宋澈趕忙說道:“康鳴推出‘鹽引’政策,一方面是緩解民生問題,另一方面很可能便是為與倭寇勾結的那群商人提供合法合理的渠道——
我先前問過隨行的那些小鹽販子,得知他們其實販鹽並不賺錢,真正獲利的是像你們楚家這樣的大商行;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些小商販根本就是陪襯,是干擾咱們視野,渾水摸魚中的‘渾水’。”
“可淮南販鹽的大商行也不少呢。”
“的確不少,甚至包括我,也想在食鹽這塊生意上分一杯羹,可你要清楚,不是每個商行都有這樣的勇氣與機會,”宋澈又問寧葉紅:
“我且問你,原先龍口港倭寇猖獗時,有幾個大商敢向你們楚家這樣前往鹽城販鹽的?”
寧葉紅搖了搖頭:“確實沒有,大商隊往往是倭寇擷取的首要目標。”
“所以啊,一般跟風販鹽的,都是秋風亭裡那些迫於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的小商販。”宋澈頓了頓,又道:
“你們楚家敢販鹽,是因為你們有本事,而其它那些大商行敢遊走於前線,很可能便是與倭寇勾結,買通了路線;
淮南最大的鹽商是誰?
自然是楊家。
以前楊家是什麼實力?
江南首富,商會會長,動一動腳便足以撼動整個江南商界,在淮南你所能叫出來的所有大商,都是受他們控制的;
楊家勾結倭寇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楊家先前所控制的其它商行,會不會同流合汙呢?”
寧葉紅沉思了片刻,恍然道:“我去將揚州商會那些奸商都查個遍!”
“哎,那倒不用。”
宋澈傲然一笑:“實不相瞞,如今宋某已是揚州商會的會長了,本地會員的路子我都清楚,大多數都是做正經生意的,不用費心費力去查。”
寧葉紅凝視宋澈許久,漫不經心地吐了一句:“挺了不起的。”
“言歸正傳。”
宋澈說道:“楊家在楚州有三個大鹽場,具體在哪裡我也不太清楚,楊家雖倒臺了,鹽場肯定還在;
大商行在大鹽場採購,小商販在小鹽場採購,楊家的這三個大鹽場,肯定不止楊家一人在轉運;
那麼,你可以順著鹽場這條線去查一查,還有哪些商行曾在楊家鹽場裡採購過食鹽,又有哪些商行在採購了食鹽之後,在轉運途中沒遭到過倭寇劫持——
符合這兩個條件者,十有八九便是與倭寇勾結的賊商。”
宋澈用舌頭潤了潤嘴唇,“我嘴巴都說幹了,寧女俠這下該滿意了?”
寧葉紅眼中有萬種情愫,卻不知該如何表達,輕輕嘆氣:“宋澈,有時我真懷疑你是從天上來的,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與我們大不相同。”
她俯身替宋澈解去手腕的束縛,“今日對你無禮,是我個人所為,希望你莫要遷怒於別人。”
她說著便要起身,宋澈得以掙脫的雙手,突然扶住了她腰肢,將她摁回了身上,笑道:
“寧女俠,其實美人計這一套,哪怕是在雪地裡,我也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