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上山的兩個倭寇頭領,王力是王彪的親生父親,也是大海盜王直的胞弟,那個絡腮鬍大漢叫做鄭侗,昔年曾與王力一起在西涼從戎,後解甲歸田與王直經營海運生意,許是覺得海運沒有掠奪來錢快,最後變成了海盜,禍害一方。
據王彪交代,大海盜如今有三個,一個叫做徐韜,禍害河北與京東;一個叫做曾琦,禍害福建與廣東;再一個便是王直,盤踞在淮南與兩浙;
三大海盜中,王直的勢力無疑最大,所養的海盜足以與大梁任何一支水師分庭抗禮,其人陰險狡詐,行蹤多變,不僅善於偽裝身份,還暗中勾結客商與浪人進行搶掠走私,黑白兩道通吃,全盛時期幾乎壟斷了整個江南海運;
為此,大梁多次出兵抗擊海盜,從而頒佈了禁海令,雖短時間內遏制了海盜發展,卻也極大壓縮了海邊百姓的生存空間;
王直趁亂起義,大肆收編海民與浪人,並勾結東瀛倭兵,從海盜搖身一變,化作有船隊與編制的軍閥,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攻佔港口,從而引發了當下的“倭寇之亂”。
王直的行蹤極為詭秘,所養的艦隊分佈在海外各沙洲之上,當代又沒有精準的定位,對沿海群島的規劃也不完整,
想要主動揪出這海盜頭子,以目前局勢而言並不可觀,那麼讓他自己現身是唯一的辦法。
王力與王彪是王直的親人,若能以他們為質做些文章,或可引蛇出洞。
但不論怎麼說,想要徹底滅絕倭寇,建設一支比他們更強大的水師是唯一的辦法。
如今大梁西北戰事已結束,北方戰局也已穩定,將戰略重心轉移至沿海,憑大國之力,滅絕一幫倭寇,真的不難。
而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水師,水兵素質,武器裝備,戰略方針,缺一不可。
關於練兵——
宋澈給出的策略是,全軍營上下,不論文官武將,皆跟著一起練,早晚各十公里練體能,由姜雲天等教頭負責教授拳腳與拼殺技藝;
還專門在軍中開展了各類競賽,跳高,跳遠,短跑,長跑,以及蹴鞠。有獎勵才有動力,誰若奪得冠軍,便犒賞一頭肥豬,之類之類。
總而言之,冷兵器時代,只要士卒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提高身體素質與戰鬥精神,想打敗仗都難;
關於裝備——
除了大規模生產火槍,以及宋澈正開發的火炮,戰船也必不可少;
如今大梁全線沿海鬧倭寇,即便幾大船廠晝夜不停,也難以滿足戰爭需求;
宋澈便採取“軍民協作”的策略,由官家出錢,私人造船。還動用自己商會會長的職權,為軍隊與江南各位做船舶與貨運生意的大商行牽線搭橋。
如此一來,他這個會長履行了帶會員們發財的承諾,也填補了軍工的漏洞,再往高尚一點說,更加強了軍民一心對抗外敵的決心。
關於戰略——
第一步,待龍口山倭寇平息,重修龍口港,楚州水師揮兵南下,馳援泰州與通州;
第二步,兩浙水師沿海北上,與淮南水師南北呼應,拉通並肅清江南沿海整條防線;
第三步,由海岸線向外發散,驅逐各沙洲,群島上盤踞的倭寇,建設內海島鏈。
戰爭戰略只是其一,民生戰略更為重要。
取消海禁,開放海關,將海民的飯碗還給他們,才能解決根本矛盾。
可,此事已關國策,在於天子皇帝,宋澈一介商賈,縱有高琛響應,然官場無常,黨派多變,有些事看似明朗,實則黑暗深沉,難以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