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盧象升的到來,守軍總算是吃上了一頓飽飯,似乎他們是要託盧象升的福。
這樣做的後果,顯然是準備孤注一擲了。
莽古爾泰手上的糧食儲備,已經所剩無幾,最多支撐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要是大明新軍一直不發起進攻的話,自己也要帶領大軍衝出去,和大明新軍拼命了。
否則,就只有被活活餓死的命。
他希望對方的帶兵大將不會清楚這一點,否則,對方完全可以守株待兔,等待己方衝上去再發起大決戰。
莽古爾泰來到城主府的塔樓頂部,朝外望去,外面不斷的傳來凌亂的腳步聲,這是自己一方部隊在調動。
考慮到正藍旗的實際情況,莽古爾泰採取了把手中部隊、分散成各個千人隊的抵抗戰略。
通俗的來說,就是各自為戰。
因為到了這個份上,集中兵力和大明新軍對決,那是不可能了。
那大明新軍有著幾十門威力巨大的大炮,對付起密集的軍陣,效果不要太好。
他莽古爾泰不是笨蛋,反而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當然不會犯那種低階失誤。
何況,在敵人的那些大炮綿綿不斷的攻擊下,自己一方的族人戰士們,是否可以繼續列隊,是否可以在敵人的高壓下,還保持住隊形的完整?
那種情況,莽古爾泰心裡完全沒底。
既然沒底,那隻好放羊了。
反正,到了這個份上,指望獲得勝利,希望己方將士們儘量活下來,都有很大的難度。
要是不想跑路的話,除非是他們願意舉起雙手投降。
但是,以明國和大金國的仇怨,就算己方舉手投降,他們這些將領,最後依然逃脫不了被砍頭的命運。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對方全力一戰,以圖打敗那大明新軍,最不濟也要給大明新軍多增加一些傷亡人數。
從昨天那一場戲劇性的大戰開始,又飛快的結束,莽古爾泰就知道,這次大明帝國的北伐大軍是來真的了。
不甘心啊,真的不甘心。
莽古爾泰無論如何都不甘心,他是真的不甘心自己的正藍旗,在這裡草草的結束輝煌的過去。
這幾年,正藍旗與大明朝在遼東戰鬥過無數次,自己的正藍旗勇士們,立下了諸多赫赫戰功。
進入前兩年的時候,莽古爾泰曾經無限風光,打下了大明朝的諸多城鎮和軍堡、衛所。
那時候,連皇太極都不得不公開表示祝賀,認為莽古爾泰的勇猛、膽量和魄力,都是其他貝勒無法比擬的。
那一刻,莽古爾泰的確是陶醉了。
從遼東和遼西走廊進入明國的核心腹地,一直都是莽古爾泰的夢想,也是後金國迅速對外擴張的重要途徑。
他為此策劃了很長一段時間,只要他做到這一點,他的戰功,就要比豪格、多爾袞等人高得多,獲得的利益也要比他們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