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這些韃子戰兵牛錄的將士們,喝令讓他們朝著大明新軍陣線走去的時候,他們便明白韃子老爺想要他們去做什麼了。
有的缺場就要不幹了!
這些韃子,這是逼著他們去送死呀!
於是這些人立即便騷動了起來。
莽古爾泰見狀大怒,當即下令,從他們之中揪出一些不願上前的遼東民眾,立即便當眾砍殺在了陣前!
他只是揮揮手的工夫,一百多名意志薄弱的遼東百姓,很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成了韃子的刀下亡魂。
於是,剩下的那些民眾,知道自己當炮灰可能會死,但是不去當炮灰的話,現在就得死!
迫不得已之下,大家在悽悽惶惶間,不得不緩緩的邁出了腳步,被領命出擊的漢軍八旗鑲藍旗萬人大軍在後方驅趕著,朝著大明新軍的防線走去。
現在兩軍對峙的地方,正是孤山新堡城外的河道西岸十里處。
本來大軍來到之時,完全可以乘著韃子大軍沒有出擊之前,渡過河流,前往河道東岸紮營備戰的。
但是盧象升力排眾議,就讓將士們駐紮在了西岸。
這樣便於他坐鎮指揮在西岸一帶的戰事,還有就是要盡力的保證,己方後勤的暢通無阻。
現在的他,已經明確的知道了,青龍軍團雖然戰鬥力極強,卻對後勤的補充越來越依賴的情況。
未戰先慮敗,這是一個合格的統帥需要考慮到的事情。
世界上,永遠沒有萬無一失的情況,一不心就翻船的例子,哪朝哪代都數不勝數。
就連諸葛亮那麼厲害,還不是會大意失荊州?
他自認自己無法與諸葛亮相比,當然要比諸葛亮更加心行事,才能夠儘量的杜絕意外情況的發生。
他甚至提前在這條不大不的河道上游,在距離這戰場的另一面十里外,命令偵察兵大隊,在清除了附近的所有威脅後,協助後勤工程兵大隊,提前修建了兩座大浮橋。
這樣一來,溝通了河道東西兩岸,使得兩岸之間可以隨時調動兵力。
這才使得他多花了一的時間之中,才完成了這次調防佈局。
此時,已經有一個騎兵旅的萬人將士們,也隨後渡過了河道,調動到了河道東岸埋伏了起來,作為在關鍵時刻的伏兵使用。
當盧象升這邊剛剛完成調防佈置,莽古爾泰議和遏必隆兩人,便率領正藍旗與部兩黃旗的大軍,十餘萬的將士和包衣奴才,傾巢而出。
他們放下吊橋,渡過了護城河,徑直前進,而後抵達了大明新軍西岸大營的前方。
盧象升見狀,遂令人豎起了一座高約五六丈的指揮塔,親自登上了指揮塔,舉起手中的新式望遠鏡,朝著韃子的大軍方向望去。
放眼望去,只見數里之外的河道西岸,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韃子大軍。
那代表著他們八旗建制中的正藍旗和兩黃旗的的旗幡,迎風四處招展。
一隊隊韃子騎兵還有披甲步軍,如同螞蟻一般,緩緩的朝著大明新軍所在的方向位置行來,空氣中似乎都可以嗅到一股濃烈的殺氣。
盧象升暗暗的吸了一口氣,雖然他早就對這兩座孤山堡的韃子兵力有所瞭解,但是以前那些情報,都是紙面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