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家北海艦隊,這次從海路出征高句麗,自然也選擇在仁川港登陸。
從濟州島的臨時軍港到仁川港,是一條暢通無阻的航線,艦隊航行一以後,皇家海軍的艦隊就靠近了仁川港。
看到陸地以後,艦隊的航行速度,開始慢慢的降低,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官張光哲和師團長張光富他們,舉著千里鏡,遠遠地仔細的打量著仁川港。
根據之前的安排,海軍的戰士在突襲上岸以後,就分別佔據在仁川港的四周要地。
將士們接管各個制高點,部署防務,監視突發情況,重點在海港的周圍建立警戒線,將所有的碼頭上船隻,都儘快控制起來。
而海軍陸戰旅的戰士們,則是在登陸之後,發起綿綿不絕的進攻,以最快的速度將那些敢於反抗的敵人滅殺,佔據這座龐大的港口。
之前北海艦隊的將士們,已經將四五十里之外的江華島,極其輕鬆的佔領了下來,先行剪除了對方的羽翼。
那裡只是高句麗的水師軍事基地,由全羅道水軍駐防。
那些水師將士們的戰鬥力稀鬆得很,不過是花費了將士們一個時辰不到,就已經將所有的反抗者殲滅,將江華島完全佔據。
其實,如今在高句麗內部,並沒有水師這樣的法。
高句麗總共有八個道,只有三個道有水軍,其中兵力最強大的,就是全羅道水軍,駐紮在江華島上面。
當年高句麗的一代“戰神”李舜臣,就是擔任全羅道水軍指揮使。
和大明的幾大水師比起來,全羅道水軍不算是什麼。
只是高句麗的國土,出現一個“名將”李舜臣,已經很了不起,高句麗自然要謂之“戰神”了。
江華島距離漢城不足一百里,距離仁川港只有不足五十里。
由於江華島和大陸隔開,距離漢城又近,因此,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高句麗國王都很喜歡將自己的后妃子女送到江華島,以策安全。
久而久之,江華島上面就形成了很多名勝古蹟,還修建了大大的宮殿幾十處,成為了所謂“水師”的駐地。
實際上,江華島就是皇室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江華島也是護衛漢城的主要力量,高句麗水軍隨時可以在這裡上岸,前來支援漢城。
又或者是在有國難發生時,來這裡迎接逃難的國王一家,將他們接到大海之上避難。
江華島和仁川港不同,那裡完全是國王的私人領地,無論在上面搞什麼,外界都聽聞不到任何風吹草動,極其的神秘。
仁川港的船塢碼頭,其規模和津大沽口附近、皇家東海艦隊現在的駐地有得一比,甚至是更好、更大一些。
此時的仁川港之中,有著幾十艘大中型商船在裝卸貨物,大部分都是一些高句麗特有的豬肚船,也有其餘的各國船隻,就連大明帝國的大中型福船也櫻
這座大型港口雖然商船極多,戰艦卻是極少,不足三十艘,而且大都是一些型艨艟之類的戰艦。
這些戰艦,與皇家北海艦隊將士們之前在江華島見到的艦隊規模,完全不能夠相比。
由此可見,這裡的防衛是何等疏鬆。
這也是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遇上敵人從海上前來攻擊的緣故,以至於防禦十分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