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狂歡之夜,子受只留兩個小隊巡夜,連崗哨都沒設。敵軍已經全軍覆滅,沒有謹小慎微的必要。
子期回到住處,仙儂姐妹正在垂淚。但見到他回來,立刻破涕為笑。子期知道他們還在為攸王妃的死傷心,又好言勸慰了一番。姐妹倆見他絲毫沒有身為主子的尊崇和刻薄,對他們語氣柔和又關懷備至,倆人對子期更為親近,一片心思都放在了他身上。
此後,子受一面讓三軍修整一面等待王廷的旨意到來。他身為王子,也不敢做主料理攸王妃的後事。
又過了兩天,帝乙王派出的王廷信使來到山寨。
本來,帝乙王想讓子受子期,護送攸王妃靈柩回朝歌安葬,但受到以箕子、微子啟等王族的反對。太祝也以攸王妃流落鬼方多年、迎靈柩回朝有損王廷威儀的理由橫加阻攔。帝乙無奈,令子受子期就地安葬,賜諡號為信。
子受擔心子期心中鬱結,著實勸慰了一番。子期苦笑,只回了一句“青山何處不埋骨。”箇中情懷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二天,子受令全軍掛孝,把攸王妃安葬在山寨東三里坡上。子期以兒臣之理全孝,心裡又傷感了一番。
子受命人清點女俘,盡收山寨財物,放火燒了山寨,率軍班師回朝歌。從此,附近百姓把此地改名叫“落鳳坡”,再無黑風寨之名。
子期跟子受辭行,準備去接丹兒祖孫倆個和黎氏兄弟。子受子期單人獨騎路上有失,就讓禾布以及所謂的“飛虎隊”跟隨子期。仙儂夏儂姐妹也要跟子期同行,子期擔心行路不便,執意讓他們隨大隊人馬同行。
想起對攸王妃和兩姐妹的承諾,子期臨別跟子受囑咐了一番。。子受手捻短鬚哈哈大笑,拍了拍子期的肩膀說道:“放心,你要的人我給你留著!”子期不禁老臉通紅。
他帶著禾布眾人先行穿出虎狼谷,上大路南下。
走了三天,又進山西行,終於到了丹兒祖孫的住處。遠遠望見熟悉的草屋,想到馬上就能見到丹兒,讓子期激動不已。
子期在門下下馬,喊了兩聲,可是屋裡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反應。他急忙推開柴門,房屋物件依舊,只是不見祖孫倆的蹤影。不禁心裡焦急萬狀,讓大家分頭出去尋找。
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也沒見丹兒祖孫倆回來。禾布見子期心情沉重,忙勸他說,狩獵之人行蹤不定,走出去兩三天也是常事,等等就會回來了。
當晚,子期帶人住在茅屋。
次日清晨,派出禾布和士兵到四處打探。自己也騎馬出去找遍了從前到過的地方,整整找了一天也音信全無。他只好耐心等下去,可是一連五六天依然不見祖孫倆的影子。
子期後悔不已,早該來接他們,也不至於落得音信皆無。禾布怕耽誤時間太久,朝歌怪罪下來。就跟子期商量,建議自己帶幾個人留下來繼續尋找,讓子期去接黎氏兄弟趕回朝歌。
子期無奈,自好按禾布說的做。
跟禾布分開,子期帶人繼續南行,走了三天,終於趕到赤楓寨。
村寨眾人見子期回來了,以老族長為首的眾人,把他們熱熱鬧鬧地接了進去。
黎郊黎弘倆兄弟見到他,更是驚喜。
老族長為他們特意擺酒宴接風,席間,他們互訴離情,說了分開後的經歷。黎弘聽子期說到火燒虎狼谷,羨慕得不得了,黎郊更是不住埋怨子期,為什麼不早過來接他們,錯了過報仇雪恨的機會。
子期只好說,當時軍情緊急,來不及。鬼方人那麼多,以後一定機會多著呢。
黎郊也沒繼續再埋怨他。
老族長笑得滿臉皺紋,欣喜地說道:“有此一役,恐怕兩年內,鬼方人再也不敢進犯了。”
赤楓寨父老鄉親執意又留子期住了兩天,族內青壯之士聽說黎郊黎弘兄弟,要跟子期一起入朝歌,也有心同往追隨子期,紛紛央求黎弘與子期說項,子期全都答應下來。這些青壯一共十六人,都是爭強好勇的獵戶。
小住三日後,子期帶著大夥辭別赤楓寨父老啟程南下。一路上,兄弟三人有說有笑,第二日黃昏就到了淇水關外。子期指著眼前淇水關說道:“大家在辛苦一程,咱們就可以在淇水關過夜了!”
話音未落,黎郊大吼一聲,“什麼人?”縱馬衝進路旁樹林,從背後摘下硬功握在手裡。
黎弘和子期也隨後跟了進來,黎弘問道:“兄長,發現什麼了?”
黎郊四周巡視了一圈,疑惑地說道:“剛才明明有一個黑衣人影躲在這裡,一轉眼就不見了!”
子期笑道:“兄長,你太過小心了吧?”
黎郊正色說道:“我們兄弟常年打獵為生,兄長練就的眼睛耳朵特別靈,一定不會看錯!”
出了樹林,子期也不敢大意了,命令隊伍拉開距離。
走了不到二里路,隊伍最前面的黎粟一聲驚叫,馬匹被繩索絆倒,一個跟頭摔了出去。黎粟還未起身,旁邊樹林亂箭飛出。
多虧黎粟身體矯健,反應機敏,就勢一陣翻滾,滾進路旁草叢,即使如此,腿上,肋下也中了兩箭。子期一聲驚呼,剛要躍馬上前,樹上落下一隻具網,將他兜落馬下。
四五個蒙面黑衣人從林中躍出,舉刀就砍,子期想要拔出肋下長劍,怎奈被網兜住,動彈不動。驚懼中,黎郊連珠三箭,射倒了三人,黎弘也一箭射穿了離子期最近的一個人的喉嚨。剩下一個,被一個飛虎隊員砍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