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論及實質上的傷害,聯邦軍戰鬥機部隊其實並未取得多麼巨大的戰果。
至少擊毀吉翁軍MS多少多少臺,這句話裡的多少多少並不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數字。
但一支部隊能夠在戰場上發揮多大的作用從來就不是單純用殺傷數字來衡量的,這一次也是如此,聯邦軍的戰鬥機部隊雖然沒有擊毀多少MS,但卻取得了比擊毀50臺、100臺MS更讓雷比爾感到欣喜的成果。
吉翁軍的攻擊完全被衝散了。
坦率的說,雷比爾並未對這次攻擊抱有多麼巨大的期望,只希望靠著這次攻擊儘可能的爭取空間,卻沒想到,這次攻擊所爭取的空間直接取得了最大值。
打個比方就是,原本只想抽一張新出的R卡,沒想到一發就出了五星限定SSR。
這樣的比方多少有些不嚴謹,但卻意外的貼切。
兩支戰鬥機組成的箭頭和略顯散亂的MS部隊狠狠的撞在了一起,然後將之擊穿,期間不斷的散發出碰撞的‘火星’,每一點火星便是一條生命。
在直面聯邦軍戰鬥機部隊的外圍MS中,有的MS試圖攔截,有的卻向著己方部隊退避,當察覺到友軍脫離之後,那些試圖攔截的MS也不得不迴避聯邦軍戰鬥機部隊的鋒芒,以免陷入孤立之中。
當外圍的MS開始這樣做之後,位於中心、甚至是位於最前線的MS的背部便暴露了出來,他們也只得退避。
而趁著這一良機,第二艦隊的陣型就像是吸了水的海綿一樣開始漸漸地膨脹、復原到接近原本的大小!
MS毫無疑問是對戰鬥機有著極大的先天優勢的,而正如此前所說,聯邦軍的戰鬥機部隊就算是擯除裝備因素,單純從人員素質上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優勢,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現在這樣的一幕呢?
這一幕顯得太過突兀,甚至缺乏真實感。
然而它就是發生了。
若究其根底,吉翁軍露出這等醜態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派系鬥爭。
鬥爭無處不在,只要有人,哪怕是僅僅兩個人也必然有不同的派系,這讓人難以釋懷卻又無可奈何。
說道派系鬥爭,聯邦軍的派系鬥爭就已經足夠的複雜而又一團亂麻了,宇宙軍和地面軍的鬥爭,地面軍分屬不同加盟國之間的部隊的鬥爭,大洲與大洲之間的鬥爭,聯邦政府和加盟國政府的鬥爭,殖民衛星駐留軍之間的鬥爭,甚至是宇宙軍內部也有雷比爾派和其它派系的鬥爭,要完完全全的梳理清楚恐怕得花上千萬字,養活一個加強連的歷史學家才行。
但吉翁方面的混亂和複雜還在聯邦軍之上,別看吉翁軍的歷史不長,可裡邊派系林立到讓人聯想起東亞近代史。
信戴肯的人和信扎比的人,覺得還是聯邦好的人和聯邦去死的人(親聯邦分子確確實實的存在於吉翁軍中),我吉翁MS天下第一的人和大艦巨炮才是未來潮流的人,還有不同軍頭或者家族之間相互看不順眼,甚至是出身於不同殖民地的部隊,比如茲姆出身的和馬哈爾出身者之間的矛盾,宇宙攻擊軍和突擊機動軍之間的矛盾與鬥爭。
歸根結底這是由吉翁軍的歷史所決定的,它並不是一支國家軍隊,而是在吉翁·戴肯的時代,由各個家族的私人部隊、由被鼓動起來的民兵,由投誠的聯邦軍共同組成的。
這決定了它的獨立性和私人性質非常濃厚。
吉翁軍一向被認為職權不明、上下不分,指揮混亂而又官僚作風嚴重,整個吉翁軍實際上並沒有一套成系統的指揮體系,而是充斥著無數平級、只向各個軍頭負責的單位,而這些軍頭又只向上面的大佬負責,整支軍隊呈現簡單粗暴的三級結構。
就好像中世紀的歐洲軍隊一樣,國王有自己的直屬部隊,國王麾下的各級貴族,從公爵到騎士都有自己的直屬部隊,這些部隊屬於個人而非國家一樣。
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基連、姬西莉亞、多茲魯等扎比家的高層不想改變,而是積病重重實在是沒有短時間解決的可能,為了應對近在咫尺的聯邦的威脅,他們便也暫時將之視而不見。
這種混亂的情況,今天終於讓吉翁吃到了惡果。
如果奇襲成功,進攻順利,這樣的矛盾還不會那麼快顯現,因為勝利者可以獲得一切,也可以掩蓋一切,但當進攻陷入消耗戰之後,各種矛盾就冒出來了。
誰都不想讓自己和自己的部隊衝到第一線消耗,但他們又不想要待在後方,因為待在後方是沒有戰功的,對所有人來說,避免第一線,但待在可以穩定輸出的第二線是最佳的選擇。
面對聯邦軍的戰鬥機部隊來襲的時候也是如此,有的人處於外圍迫於無奈只能正面迎戰,有的人處於這些人的後面,還有再往後退一些的餘地,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部隊處於最佳的位置,攔截的事情就交給其它人吧,自己可是一點也不想把位置讓出來,還有最前線直接和聯邦軍戰艦交戰的人——他們沒工夫想這麼多。
個人有個人的想法,當然,這對所有歷史上的任何一支部隊來說都有這樣的傾向,部隊的主官會選擇傾向於自己部隊的選擇,所以這個時候便需要指揮官的出場,由他們強制命令各支部隊執行自己不怎麼想做的事情。
我不管xxx,xx時之前你必須給我拿下xxx之類的。
然而吉翁方的前線指揮官們卻沒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並非是他們愚蠢到看不出這個時候應該做些什麼,而是因為他們說了話,也只有自己的這一部分人會聽。
事實上,這支臨時組織起來的特別機動大隊,看戰力那是相當的強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比如這一次對雷比爾艦隊的奇襲,從情報到策劃都是突擊機動軍主導,但作為主力的卻是宇宙攻擊軍的部隊等等,扎比家的大佬們甚至無法給這支部隊配上一個最高指揮官!
不如說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在李爾擅作主張的時候就會出來阻止了,正因為並沒有作為指揮官地位在李爾之上的人,所以他不需要聽任何人的命令。
下面的各個指揮官,不管他們麾下有100機還是隻有20機,不管他們的軍銜是少校還是少尉,他們之間的指揮地位是完全平等、互不統屬的!
令人一聽就頭暈目眩的情況,卻是扎比家大佬們無奈的選擇,打個比方,比如說李爾,論身份他不過是個中尉,論部隊也不過堪堪抵達30機而已,但是誰敢把他放到某個扎比派軍頭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