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謹心念一動,一枚綠色的小火苗出現在陸謹眼前。
控制著火苗慢慢變大,又慢慢變小,直到這火苗大小都能隨陸謹心意,陸謹才開始著手煉丹。
這丹爐通體透著些青色,陸謹心中默默地給它取了個名字,就叫青爐了。
把青爐變成正常大小,陸謹把煉製黃級下品聚靈丹的材料拿了出來。
把靈植按照記錄的順序放進丹爐。
控制著木中火變大,把火苗放在了青爐底下自帶的玄關處。
木中火一進入青爐爐底,兩者就產生了一種奇妙的變化。
木中火顧名思義,比較溫和,即使是人為提取出來的中品靈火也較為溫和,即使陸謹剛剛把火苗放大,周圍的溫度還是照舊。
以陸謹曾經燒火做飯的思路,這火在鐵鍋底,怎麼也得燒上一會有個熱鍋的步驟才能開始做菜做飯。
但是青爐與木中火在接觸到的一瞬間,陸謹就能明顯的感覺到,青爐中裡的第一樣藥材,已經開始液化了,比她想象中的好用許多。
陸謹也沒用過其他丹爐,不知道品階低一些的丹爐是不是這樣,但這青爐與木中火煉丹,第一步把靈植液化簡直就是格外的煉丹。
於是陸謹按照丹方里的順序,扔進去第二株、第三株、第四株……直到把所有的藥材都按照順煉化成液體。
第二步就是把這些靈液提純,把其中的雜質剔除。
這一步比上一步困難許多,丹藥煉製的品相、功效完不完美,靈植的功效能保留多少,就看這步了。
如果提純的太狠,容易把其中一些有用的東西剔除出去,如果剔除的不乾淨,最終容易煉成廢丹,根本無法使用。
陸謹聚精會神的控制著靈力去剔除雜質。
屋子裡的溫度本來並不高,但陸謹額頭上卻慢慢地出現了汗珠。
她築基後期才煉製煉氣期的丹藥,自然不可能是靈氣不足,能讓她這樣的,只能是這提純的步驟並不順利。
這是她第一次煉丹,手法並不純熟,這就像是第一次做飯做菜,火候掌握不好就很容易糊鍋一樣。
陸謹太想煉製好這爐丹藥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有枯岑的精神壓力在,但更多的是她想證明自己在丹道上是有天賦的。
都說勤能補拙,但是這句話在修仙界大多數時候都是個笑話。
資質的鴻溝,用苦修固然能追上一些,但也只是一些罷了。
資質差的,若沒有奇遇與悟性,這修煉一途便是艱難無比。
最好的例子就是陳青梅與陳青竹兩姐妹。
所以陸謹非常想用這第一爐丹藥證明自己,自己也可以在這方面有一些天賦。
推薦:巫醫覺醒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