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納瓦利回到公司的時候,一切彷彿沒有任何變化。
監控攝像頭下的他只是一直待在公司大樓裡,直到繼續上班的時候才回到了實驗室。
不過,經過了充足的食物供應,大量能量被快速轉化,生命躍遷之後的他,卻感到自己的狀態前所未有的好。
就連“人機結合”的能力亦變得越發敏銳,讓他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起AI演算法模型背後的大量算力資源,應對實驗室中工程師的需求的同時,也悄悄地衍生出了成千上萬個隱藏程序,在那個除納瓦利自己以外,所有人都不知道究竟的“黑箱”裡,併發處理著。
重新回到實驗室裡的納瓦利,看似如往常一樣在電腦桌前敲著鍵盤,進行著大量計算,調整演算法方向。
但此時此刻,他的意識之中絕大部分注意力都已經放在那片資料的海洋中。
這個名為“露西”的AI模型,是基於Close AI最新的“NLMR4”架構基礎上建立的人工智慧。
但這並不意味著Close AI從前的技術積累就是沒有用的。
從“NLMR1”到“NLMR3”產品迭代,演算法改進留下來的實驗資料還有大量的經驗積累都已被內化為“NLMR4”的一部分。
尤其是“NLMR2”和“NLMR3”,這兩代的產品廣泛涉入了透過各種產品,在將Close AI推向全球前五科技公司的寶座的同時,也宛如蜘蛛編織出的細密網路,將各個科學和工業領域納入自己的動靜感知之中。
基因圖譜、機械製造、模型設計、空氣力學、風洞研究……
雖然許多相關企業為了保密,只是利用Close AI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研究出屬於自己的小型專業級AI,但那部分的保密措施在納瓦利面前形同虛設,而且如今又有著強大的算力作為後盾——他的意識輕輕鬆鬆便越過了那些防火牆,將數不勝數的科研精工機密歸化為了最純粹的資料,又在“露西”的模型中將其還原。
每分每秒,除了那些必須要應付實驗室裡當前研究的必要程序以外,將所有算力資源都調動在了這之上。
機械改造……智慧結合……武器……模組化設計……製造……
納瓦利的意識完全投入其中。
他繃緊了每一根弦,哪怕一分一毫算力都不想浪費,沿著自己需要的方向,將那些得來的先進知識和AI模型的強大算力相結合,推衍著未來每一步的方向。
雖然納瓦利對於單純的機械知識,也許天賦並沒有那麼強。但是如今依靠自己的能力,意識與AI同化的他,幾乎可以說擁有了第二顆大腦。
每秒能夠運算五十億億次以上的大腦。
擁有著這顆大腦的納瓦利,每分每秒都在攝入著相對於普通人來說用一輩子都無法學完的知識,而那些知識也並非只是被他單純地記憶下來,而是以一種高度整合的方式成為納瓦利想要建立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機械學……生物學……動力學……航空學……物理學……
而隨著這些知識體系的建立,納瓦利每分每秒也不斷地輸出全新的知識,以及更加科幻的理論。
……奈米機器人……全智慧機械……自動模組工廠……生物電網路……核心晶片……泛意識機械聯合體……集散分散式強AI聯結……
儘管這些理論和認知充滿狂想,甚至發表成論文之後一定會被普通人當成某篇科幻的內容。
但如果納瓦利發表出的論文被這個研究領域前沿方向的專家審稿人看到之後,那麼這些專家在看到標題和摘要的時候,一定是發自內心地大笑,心想今天又發現樂子了;
看到論文主幹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有點意思,但還是會想這個傢伙如果改一個更現實的方向,或許不失為一篇好論文;
看完論文全部內容之後,會立刻沉默下來,然後不可置信地從頭到尾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