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取了西城的20萬擔糧草後,解了大軍斷糧之危,隨後徐徐向漢中方向撤退。
司馬懿雖沿途安排了伏兵,但在諸葛亮老辣的用兵之下,並未討得多少好處。
而攻取陽平關的魏將王雙,因魏延早有準備,也功敗垂成。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北伐就這麼結束了。
蜀漢雖敗,但並未損失多少兵馬。
曹魏雖贏,奪回了被侵佔的所有城池,但之前連番敗績,依然損失了幾十萬兵馬,讓朝廷元氣大傷。
更何況東吳孫權見蜀漢與曹魏打得火熱,以為有便宜可佔,也派陸遜在襄陽起兵,與曹魏大司馬曹休擺開了架勢。
雙方一時間互有攻守,戰況膠著。
北伐大軍班師回營後,諸葛亮以北伐失利為由,自請辭去丞相之職。
阿斗自然不許。
在垂詢了李嚴等一干大臣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將諸葛亮降為右將軍,仍代行丞相事。
也算對滿朝上下有了個交代。
其他有功將士,也一併受到了嘉獎。
其中最耀眼的當屬入伍不久的曹軍。
他先是在運糧途中斬巨蟒立功;
其後兩軍陣前斬將,生擒魏軍大將張郃再次立功;
後奉命駐守街亭。
以5000軍士力御魏軍大將徐晃四日時間,為蜀軍贏得了4天的寶貴時間,不但沒被馬謖連累,反而贏得了諸葛亮的青睞。
之後助諸葛亮西城退敵,又立了一功。
連番累積之下,職位也從伍長變成校尉,從校尉升為雜號將軍,又從雜號將軍一躍而出,成了徵西將軍,大漢青山侯(鄉侯)。
名副其實的蜀軍上將。
頓時成為此次北伐中最耀眼的一顆新星。
不過朝野上下在談論此人時,所知甚少,只知其作戰勇猛,有已故張飛張翼德將軍之勇,槍術出眾,又胸有韜略,能文能武,深得諸葛亮讚賞。
更有人傳言。
其出至於丞相府。
早前聆聽丞相教誨多年,才厚積薄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有了如今的聲勢。
就在大夥眾說紛紜時,此時的曹軍卻站在丞相府的後門處。
在他面前的,依舊是之前的那位看門小廝。
小廝仍是小廝。
昔日的樵夫,卻一躍而成為大將軍。
“請問閣下來丞相府何事?”
那小廝見曹軍一身華服,氣度不凡,身後還跟著幾名親兵,不是功勳之後,便是軍中大將的家屬,自是不敢怠慢。
這小廝在丞相府看了多年的後門,眼力還是有的。
他見曹軍在門口站定,好似在端詳門上的牌匾,也不等曹軍出聲,主動的下了臺階上前詢問。
曹軍突然開口一笑,“敢問這位小哥,還識得幾個月前的那名樵夫嗎?”
小廝自然記得。
每日來丞相府求見的人不知幾何,卻是第一次見到有樵夫沒被轟出來,反而被丞相當座上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