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美媒體和影評人對《電鋸驚魂》的好評,加上很多影迷也大讚電影,讓越來越多的美國影迷注意到了這部低成本恐怖片。
而索尼哥倫比亞在看到《電鋸驚魂》的潛力之後,同樣加大了宣傳力度,這些都讓電影上映第二週的票房跌幅堪稱恐怖。
在次一週的北美票房排行榜,《電鋸驚魂》下跌了一位,排在榜單的殿軍位置,三天週末累計票房1109萬美元!
而《電鋸驚魂》的實際次周票房成績為1712萬美元,相比上一週的1827萬美元,跌幅僅有6.29%。
上映兩週共計11天的時間,《電鋸驚魂》累計總票房3539萬美元!
如此看來,《電鋸驚魂》票房破5000萬美元基本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更高一些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電鋸驚魂》的票房飄紅,加上陳昊華夏導演的特殊身份,也讓陳昊一時間成為了北美媒體關注的焦點。
當然有欣賞也有貶低。
“來自華夏的天才導演陳,只用了120萬美元就拍出了精彩至極的《電鋸驚魂》,給北美眾多懸疑驚悚片好好的上了一課,不要再用那些老掉牙的套路了,早就過時了!
而認為陳只能拍低成本恐怖片的人,應該去看看他的上一部電影《月球》,這部2002年的最佳科幻片!
陳雖然年輕,但是身兼製片、導演和編劇,可謂天才出眾,從他目前的三部電影都可以看出其編劇和導演的才能非同一般。
在北美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之後,讓我們一起期待接下來他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精彩!”
《紐約客》
“陳,一個來自華夏的新人導演,《電鋸驚魂》的成功顯然是個意外,就像吳白鴿拍出了《變臉》,至於《碟中諜2》?那是靠了第一部的影響力而已。
大家可能因為陳來自大洋對岸,有些好奇,等到大家的新鮮感一過,陳必定會遭遇滑鐵盧,就像吳白鴿的《風語者》!
相信我,陳的下一部電影一定是部滑稽可笑、無聊透頂的大爛片!”
《華盛頓郵報》
……
媒體對於陳昊的爭論,引起的結果就是,不少北美影迷知曉了陳昊這個名字。
至於人,臉盲的美國佬顯然還記不住陳昊的臉!
而此時的陳昊,正在接待自己的客人。
格雷格·西爾弗曼,華納兄弟華夏分公司負責人之一。
“陳,上次我本來要親自去戛納見你的,但正巧我們和華影聯合成立的電影城開業,實在無法抽身,所以我只能讓人聯絡你。”格雷格西爾弗曼說道。
陳昊聞言眉頭一挑,在戛納的時候,華納兄弟的確找上門想要用150萬美元買下《月球》的北美髮行權,還是很有誠意的。
要不是陳昊與索尼哥倫比亞的戴維斯更熟悉,說不定就答應了那次合作。
“當時,華納兄弟的確是最有誠意的一家。”陳昊笑道。
格雷格聞言滿意的笑了起來,看來陳昊對於華納兄弟感覺不錯。
“如果不是我和索尼哥倫比亞關係更好,說不定我們就能夠合作一次了。”陳昊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