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徐總監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
並沒有刨根問底,榮意想要塞什麼人進來。特效這玩意,不僅僅是玩技術,還得玩專業人士。
至於想偷師?沒那麼簡單的。
榮意找的人,是天工魔法的特效師。
雖說收購還沒有完成,但差不多板上釘釘了。他想要借用一位特效,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曾雯對吧,你對於徐宜花這個角色怎麼看待?”
曾雯獲得劇本的時間並不算久,但她的劇本內容也不算多。
自然明白榮意所說的是什麼。
“是一個悲情人物,是萬千受到封建時代糟粕荼毒迫害的女性之一。”
【在松江府出現不明飛行物的同時,十五歲的少女徐宜花在僕人的陪同下前往自己的夫君家。不幸的是,徐宜花尚未正式進門,丈夫已猝然離世,成為了“望門寡”,不可再嫁。】
這一段旁白,是由工作人員朗讀。
圍讀劇本是介於劇本創作和正式表演之間的一個環節,即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等主創人員圍坐在一起,演員分角色朗讀劇本對白。
旁白和敘事場景一般由非演員朗讀,也叫作劇本朗讀會。
在某種程度上,圍讀劇本也相當於劇本定稿會。
在戲開拍之前,創造這樣一個機會讓主創們提意見。會議結束後,集體研討最終確定的劇本將不再允許隨意改動,成為全劇組成員共同維護的智慧結晶和創作共識。這就避免了大牌明星在片場擅自調整劇本、更改臺詞的亂象。
當然,這只是有可能避免,不能完全杜絕。除非導演出品方製作人都很牛掰的那種,讓眾多大牌演員們乖乖聽話。
只是公開討論之後,很多定性的問題,很少人會明目張膽去違反。
這樣的話,就站不住理了啊!
再說了,之所以有劇本圍讀會。
那是因為劇組的每個成員,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想法。
而圍讀劇本,是一次讓大家思想交匯的機會。
大家圍坐在一起,由演員分角色朗讀劇本對白,集思廣益,商量討論,一遍遍地捋清楚人設和人物關係,排查情節細節和戲劇衝突邏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完善,落實分鏡、場景、人員,統一創作思想,確定創作方向,討論具體拍攝方案。
這種舉措不僅能為演員走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提供時間和氛圍,幫助他們解決對劇本的疑惑,確定對角色的理解、人物關係的調性、重場戲的處理。
同時,也可以讓其他部門更為全面地瞭解劇本、主題、人物,解決拍攝製作方面的具體問題。
PS:有重複。
曾雯能出演徐宜花和少女千頌伊,跟她相當厲害的演技實力有關。
其次,她的身份也頗為重要。
因為天意跟大唐的關係有些微妙,重則仇敵,輕則夥伴。
就看大唐文化那邊怎麼選擇,看待彼此的關係了。當然要讓天意這邊當對方的舔狗,那也是不可能的。撐死了合作雙贏,而不是作為附庸。
除此之外,曾雯試鏡《星你》角色還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在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