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重複,晚點重新整理,別等。
在柳小夏錄製《天天快樂》的時候,《華國好聲音》也正式錄製。
從官宣到海選,間隔只有幾天。
從初選到複選,再到彩排後的正式錄製,間隔時間並不算長。
但問題不大!
只要這節目模式和有四位導師兜底,肯定差不到哪兒去,更何況榮意也會現身第一期錄製的。
這可是一個準現象級的綜藝節目。
除此之外,天意方面還做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尋找節目冠名和贊助商。
這節目未播先火,想要找到冠名、贊助的品牌商並不難。更何況四大導師加榮意這位娛樂圈超頂流,以及榮意為冠軍選手量身打造一首新歌的噱頭。
有數家大公司爭搶冠名。
主要是天意文化的‘不敗金身’還在,且諸多公司能預估這節目的風險並不高。
最終由VIPO手機以一億元的價格,奪得《華國好聲音》第一季的獨家冠名。
至於特約贊助和獨家戰略合作伙伴的費用也極高。還有其他贊助商,比如節目唯一指定用車一汽華騰,唯一指定護膚品三葉草。
同時還有千度搜尋、天海微博、TT影片、TT音樂、電商樂購等等。
別的不提,光是這些冠名商和贊助商的廣告費用,便讓天意文化製作的《華國好聲音》尚未播出之前,就大賺特賺。
製作費用中,除卻兩千萬的音響裝置,還有四位導師的出場費。
作為知名度最高也最廣的許長歌,價格是最高的。
個人出場費高達五千萬,剩下的三人比之要差上許多。
但最低也高達兩千萬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四位導師的轉椅就花費了近四百萬,簡直是…奢侈的享受。當然這玩意也很重要,畢竟出鏡率超級高。
很多鏡頭都會對準著這四張轉椅,以及它背後的四位導師。
…
……
天意文化獨立製作《華國好聲音》,屬於製播分離。
然而製作之後,是需要找一個播出平臺的。
《華國好聲音》作為一個準現象級的節目,自然是受到無數電視臺和影片網站覬覦的。可真正有能力爭搶的電視臺和影片網站,是有限的。
值得一提的是,製播分離有三種主流合作模式。
第一種,是內容承製模式,也是最基礎合作模式。
播出方作為內容的需求方,提供製作資金、播出平臺,承擔廣告招商與宣傳推廣等工作,製作方提供內容的策劃創意與製作服務。
但這玩意兒要播出平臺承擔內容的全部投資風險,而製作方只以製作費差價作為利潤。
是低利潤回報的合作模式,這跟天意文化是不搭邊的。
還有就是雙方合作的聯合制作經營模式。
這種模式大多需要製作方進行製作費的墊資,但需要對墊資的屬性進行明確界定。
是墊資還是投資?
如果是墊資,就好像是為播出方提供了一筆低息甚至免息的過橋週轉資金。如果是投資,就意味著製作方是內容版權的擁有主體。當然播出方一般會擁有該媒體領域的排他性版權,但對於IP的歸屬與開發,製作方會成為運營與收益的主體。
剩下的主流合作模式便是對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