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榮意踏上了熟悉的長廊,經過後臺到達舞臺上。
依舊是無數金色光束加身。
只不過此時的榮意,無視了觀眾們的呼喚聲。反而閉上了眼睛,在醞釀自己的情緒。
沒多久後,等掌聲停歇了下來,他才慢慢地睜開了眼,做了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燈光師也將光束,籠罩了除榮意之外的另外一個人。
一個穿著黑色禮服的年輕女士,而她的手上,有一把小提琴。
…
這一首歌的前奏有很多樂器版本,有洞簫的,也有小提琴的。
但這裡,榮意選擇了小提琴版。
在萬眾矚目之下,她站好了姿勢,將頭揚起一點來,把小提琴尾部的肩墊部分,平穩地放在左鎖骨上。
琴和脖子之間沒留絲毫縫隙,這樣做,琴體共鳴腔會和人體共鳴腔相連。
然後她把頭放下,用頭的重量自然地落在琴上。
動作優雅,不疾不徐。
如果她是一個男的,而且長得不太好看的話,說不定觀眾們可能會有一肚子意見。
但一個如水蜜桃般的美少婦做出這般優雅的動作,反而覺得秀色可餐。
不過這一切,榮意都沒在意。
直到前奏響起…
有一些歌手一開口,就給人一種震撼莫名或者共鳴的感覺,被稱之為‘開口跪’。而一些前奏,也有這樣的功效。
就像是《夜曲》的前奏一樣,那傢伙。
真就是夜曲一響,上臺領獎的節奏!
而這一首《月半小夜曲》,其實也差不多。
作曲相當優秀。
其實很多聽眾,相較於作曲,更重視歌詞所表達的意思。
好像作詞重於作曲。
其實不然,歌詞固然重要,但作曲才是一首歌的靈魂。
歌曲歌曲,是歌和曲。
而不是歌和詞。
如果玩B站刷音樂影片的話,就會經常看到一些抖機靈的彈幕。
叫做《漢化組》
因為很多優秀的歌曲,原作曲都是東瀛的歌手。
《月半小夜曲》也不例外。
像什麼《天涯》《最初的夢想》啊,亦或者《流星雨》《紅日》等等,都是漢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