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由高棒國宇航局贊助播出。
——
我們要去遠方看看,還有什麼是我們的思密達。”
作為不知名網友的狂風道長,一看到這個就來勁了,也一下子Get到了這個梗。
前些年,端午節被高棒國申遺成功。樂器裡有笙被申請成功,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也被申遺成功了。
就連漢字,他們也要申請。
包括風水,也是如此。因為高棒國的國旗是八卦圖,這玩意在中國古代就是風水的東西。
其實在很多方面,在高棒國裡都能找到華夏文明的跡象。比如說高棒國一萬元紙幣的背面,是渾天儀的圖片。
不過話又說回來,高棒國申報的是江陵端午祭,曾改良發明的是‘金屬活字印刷’。
另外,申請非遺是沒有排他性的。
畢竟我國也緊隨其後,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端午節成功。
但有些道理懂歸懂,可就他娘不爽啊!
就像是當年高棒國的首都還不叫‘首爾’,而是叫‘漢城’。他們在去漢化的過程中,還非要黏著不放。
包括東瀛裡也有一些人叫囂要完全去除‘漢文化’的跡象。
但首先有一個點就難以做到,那便是文字。如果直接祛除漢字,純靠那些平假片假字的表音符號,在生活裡就會很難受了。
…
其實在討厭高棒國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有些對自己國家有些怨言,恨其不爭。
很多傳統文化,都漸漸失傳了,或瀕臨失傳。反倒是周邊小國對這些文化保護的很好,自己的東西不屑一顧,別人眼巴巴上趕著搶著供奉。
另外,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保護其實比申報更重要。
可惜,我們國家是‘重申報輕保護’的。
……
感慨歸感慨,日子還是要過。
這迷你喜劇還是要繼續看的。
於是狂風道長再按了一下空格鍵,暫停的畫面又播放了起來。
然而畫面一轉,就出現了一段文字。
他才看到標題《第一集》三個字,下面幾段話還沒看清楚時,便直接跳過了。
畫面裡,出現了宣傳封面裡的那個男銀,一張死魚臉表情,緊接著就是一段畫外音:“我叫王大錘…”
“誒?前面那段文字是什麼?”狂風道長繼續點了空格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