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意演唱完那一段之後,畫面中緊接著就出現了一位身穿天藍色琵琶襟旗袍的中年女子。
端莊大方的她,手裡捧著一把琵琶。
還有名字以及身份。
楊雲簫,央音教授。
“噔噔…瞪噔噔……”
電視機前的觀眾便看到了她用指尖劃過琴絃,姿勢優雅不疾不徐。
一陣悅耳地聲音便傳了出來。
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一番,畫面又切換到了榮意的身上。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荒煙蔓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然後高能來襲!
俗語有云:“一年琴三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要。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
畫面中出現了一位頭髮斑白的老者,身穿一件天青色的中山裝。他坐在一張小椅子上,一把二胡置放在他的腿部。
易生胡,著名二胡演奏家。
當然他也是一家著名的音樂學院教授。
相較於那個楊雲蕭,這易生胡的名氣要大上不少,包括地位。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他也經常出席演奏接待外賓。
這一段,就是他的個人秀了。
而二胡那種哀怨蒼涼又悠長的聲音一傳出來,隔著電視榮意都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
真撓人!
當時沉浸其中的榮意,演唱時還差點出現了問題。
…
其實到這裡的時候,這一首歌就已經非常成功了。
等完整的演唱完畢後,現場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經久不息的那種掌聲。
而節目主持人也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笑著對榮意說道:“非常感謝榮意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異常精彩的表演,我有一些問題想要問問你,為什麼會寫這樣中國風的歌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啊。”
華國的別稱,便是中國。
“我對於我們的文化,其實都是抱著崇高的敬意去了解的,而瞭解的越深,給予我的觸動也就越大。”
“原來如此。”這主持人表現出一副恍然的模樣。
其實榮意寫這種歌有一個問題。
那便是他的文化程度並不高,要知道他並沒有讀過大學深造。
主要是當時的風氣如此,如今很多年輕的演員和偶像、歌手都是事業學業兩開花的。畢竟一個學院的資源太多了,不僅僅是師資力量,還有校友人脈。
當時的情況,是榮意對學習並不是很感興趣。
再加上練習生生涯太辛苦了,哪有時間和心思去學習啊?
更何況小城時代對於一些年輕的偶像,並沒有正確的引導。
用當時某個副總的話來說,練習歌舞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去學習啊?要麼好好當明星出名賺大錢,要麼直接雪藏滾回家讀書。
簡而言之,這些練習生都是他們的撈錢機器。
選擇給了,就看怎麼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