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皇弟 > 第八十章王陽明掛帥東征

第八十章王陽明掛帥東征 (第1/3頁)

上千年來,倭國一直在模仿著華夏,華夏文明影響著他們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倭人的文化母親。在原時空,日本人最崇拜的儒學大師正是王陽明,陽明先生所悟的心學,被日本人奉若至寶。

由於岳父徐浦過世,朱厚煒無法親自領兵。他思來想去,還是選擇了能文能武的王陽明代替他出徵。這不能不說有一點諷刺。也許將來王陽明彷彿美國的麥克阿瑟一樣,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也不一定。

即便如此,朱厚煒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王陽明雖然領過兵,但那是剿匪而已,倭人善戰,百多年來就沒有停止內戰,自己會不會太過於迷信王陽明的名聲,過於主觀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就有些太過於兒戲了。

朱厚煒心裡一邊想著心事,嘴上一邊和王陽明寒暄著,說說笑笑間,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承運殿,幾個人在大殿裡分主次坐下,朱厚煒開門見山說道:“王先生,你我都是多年至交,時間緊迫,本王就不繞彎子了。陽明先生知兵,此番東征,可有何良策?”

“殿下,此話不敢當!”王陽明也明白齊王的心思,知道這是考校,抱拳躬身答道,“下官不曾自言知兵。兵者,兇也,至危至險之道,豈可輕言知兵?趙括、馬謖熟讀兵書,言兵事滔滔不絕,雖趙奢、諸葛不能難之——卒駢死兵敗,遺千古之笑。所以說戰無常例,兵無成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後庶幾可以用兵。”

“哦,照先生這麼說,連孫子兵法也是不能用的了?”朱厚煒詫異地問道。

“孫子兵法雖有千古不易的用兵之理,”王陽明神態從容,說道,“但世人只讀其文義,不解其精髓。敵我雙方皆讀此書,卻有勝有敗。知變則勝、守常則敗,如此而已。《孫子兵法》傳入倭國已經數百年,倭人又好戰,幾乎無日不戰,可以說作戰經驗豐富。雖然敵我雙方武器上代差很大,但倭人憑藉本土作戰,並非不能一戰。”

“嗯,言之有理。”朱厚煒點頭說道,“那麼,請先生說說你的為將之道。”

“為將之道,”王陽明莊重地說道,“軍火未升,將不言飢;軍井未汲,將不言渴;擊鼓一鳴,將不憶身家性命……這都是通常之理。為將者代天征伐,以有道伐無道,纛旗一升,耗國家百萬帑幣,驅三軍蹈死生不測之地,值此非常時期,應施之以非常之道。仁義禮智信,對我則可,對敵則不可。對敵當施之以暴、誘之以利、欺之以詐、殘之以忍,無忠恕之可言。”

朱厚煒聽至此,微微頷首,突然插口問道:“先生,你願意做個什麼將軍?”

“下官願為善敗將軍!”王陽明毫不猶豫的答道。

“善……善敗將軍?”朱厚煒吃驚地問道。

“對!”王陽明面不改色,振振有詞地解釋道,“善敗將軍並非常敗將軍。淮陰侯韓信、蜀漢之孔明,皆善敗將軍!兵法所謂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小敗之後連兵結陣,透徹敵情,再造勝勢,試問,此善敗比之項羽百戰皆勝而烏江一戰一敗塗地,豈不好得多麼?”

“哈哈……”朱厚煒不禁失笑,轉頭問前來增援的禁衛軍統領戚景通道:“戚將軍,你帶了一輩子的兵,聽聽王先生這位書生的論兵之道,有點道理沒有?”

戚景通雙目緊盯著王陽明,心裡佩服極了。他從小也算是熟讀兵書,所有的經驗都來自於實戰,並未接觸比較高階的軍事理論,王陽明這番分析使他明白了不少縈繞在心裡的疑問,聽齊王問他,忙答道:“回齊王話,王先生所言皆是用兵要言妙道。”

朱厚煒點點頭笑道:“本王亦這樣認為,不過呀,理論畢竟是理論,實踐可是另外一碼事了。”

王陽明受到鼓勵,不禁大為興奮,雙眸炯炯有神,接著說道:“下官便以此次東征軍事陳言!”

“好!”所謂東征軍事不言而喻是指倭國,朱厚煒本就想問,不由笑道:“本王洗耳恭聽,見識見識先生的高見。”

“此番東征,首戰便當以雷霆之勢樹威!”王陽明雙手相合,沉吟著說道,“下官分析過倭寇秉性,倭人色厲內荏,欺軟怕硬,就像一頭狼,銅頭鐵肩豆腐腰,咱們必須一下子打斷他的脊樑,後面的目標就好辦多了。”

“先生請說詳細!”朱厚煒將椅子朝前拉了拉。

王陽明抬頭看殿外,目光好像穿透了城牆壁在遙視遠方。“倭國是隱忍陰謀狂妄之國,若要日本對中國臣服,我軍必須以雷霆之擊,攻入日本腹心,催破其心,使之全民絕望恐懼,令其再無覬覦窺伺中國之心:加之於中國之傷痛,中國將以百倍千倍之痛,予以反擊!犯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我軍當以何策實現戰略?”朱厚煒的目光深不可測,幽幽地審視著書卷氣十足的王陽明。

王陽明一笑:“根據情報,倭國目前為分五十四個大名,但是不是說五十四個勢力,譬如這次倭國侵朝主帥武田信虎的甲斐國原先也分成為多個勢力,只不過被武田信虎統一了,目前稍大一點的織田家的尾張國也不是統一的,而信濃國則分成大小十餘個勢力,其中比較有名的如村上,真田家族,說起來也不過是一縣之地。“

”今川義元雖獨霸三河,遠江,駿河三國,也不過是稍微大點而已。德川家在尾長和駿河的夾縫下生存一直只有半個三河國,總的來說,一個小小的倭國就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個勢力,稱之為一盤散沙也不為過,只要把大一點的勢力打疼,征服倭國並不算難。“說到這裡,王陽明略一頓,又道,“當然,要剿撫並用,恩威兼施。拉一股,打一股。打仗的事,本來就不單是兩軍矢石交鋒啊!”

這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朱厚煒聽得心花怒放,起身邀請道:“來來來!我們去作戰室聊,那裡面有倭國的作戰沙盤。”

眾人來到承恩殿中的作戰室,面對著巨大的沙盤,王陽明繼續侃侃而談:”對日之策,有四端:軍、政、經、文。以軍事打擊為突破,兵鋒直指日本京都,奈良,生俘日皇,摧毀其萬世一系神話,這一點殿下已經開始做了,下官將繼續執行下去,必須採取各種手段,把所謂的天照大神從倭國人的記憶中抹殺掉,摧毀他們的信仰。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接下來,以京都奈良為根據地,釋出檄文公告天下,各部隊輪番出擊征討不臣之大名,漸次削平諸患。政治上在倭國設議會制,拉攏投靠倭人,成立親大明之倭國政府,以倭治倭,依次消除死忠派,經濟上以戰後賠款、清算為由,綁架倭國之經濟,使之經濟上嚴重依賴大明,同時掌控倭國內貨幣發行權,統一倭幣。“

”再次,待各大名臣服後,保持在日戰略要地駐軍權,設軍事基地。另外,尚氏琉球國也必須駐軍,將倭國戰後軍事發展及其體系,納入大明防禦體系之一部分,成為大明在太平洋之橋頭堡。在文化教育上,實施精英教育,改造倭人教育模式,培養一批死忠大明的骨幹,為我所用。”

王陽明拿起教鞭,指點著日本的地形地貌,具體的陳述道:”本官抵達倭國後,以京都、奈良以及東京灣為立足點,首先公開審判日皇及其家族成員,剝掉他們萬世一系的畫皮。先輿論造勢,宣傳先行。首輪打擊應瞄準那些勢力最大,與倭皇有血緣關係的大名,開闢多路航線,直接運兵至倭軍腹地,實施跨界地面作戰,讓那些離京都較遠的大名也不敢有僥倖心理。摧毀其頑固首腦,漸次消除抵抗勢力。??至於如何展開,則戰前制定目的,由大到小,逐次展開即可。”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總結說道:”攻打倭國,征服倭人,應該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不能夠急於求成,倭人頑固,不可能一股而下倭國,我國需要有耐心。欲改變倭人,戰後才是一篇大文章,在倭國駐軍,監視和改造倭國軍事力量和體系為我所用,成為中國之海防前哨。政治策略宣傳日皇為徐福之後,實為華夏之叛臣,倭人乃華夏別傳一脈,然其孤懸海外,四面臨海,閉戶稱王,不尊王化,漸至近世,遂荼毒父邦百年之久,此為逆子弒父,必滅其心,令至恐懼絕望,而後方能遵服教化,知禮義廉恥,方能為我所用。”

”政治之策,以打造親大明政府為最根本目標,多管齊下,消除敵對勢力,完全消除反對中國之心。此為長期之事,大明須在倭國建立瀛洲總督府,以軍事駐軍為輔佐,長期打理倭國之事,方為上策。對倭國平民百姓,則以下層人民為團結物件,實行土地改革,推廣均田制,以安其心。鼓勵倭女嫁給大明人,對於那些家中有女嫁給明人的平民,應該給予特殊的待遇和地位。反過來又可以分化倭國上層,迫使其主動靠攏大明。”

放下教鞭,王陽明負手而立,繼續說道:”最重要一點就是經濟控制,經濟是一國之衣食住行,是一國根本之力。因此欲倭國五百年不能窺伺中國,必定以下策略,必在戰後,首先取回倭國之貨幣發行權,倭人習慣用明錢,推行起來倒是不難。“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