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海島,無海不成島。
夢幻奇觀是很好,世界級度假區也很好,但真正的寶藏還是海洋本身。
島上的規劃有媳婦盯著,齊政將精力轉移到海域開發上。
齊政拿下的,可不僅僅是邳山島,還有周邊可開發的25平方公里海域。
齊政打算將其打造成一個背靠迷人小島,碧波盪漾,漁舟穿梭的“海洋牧場”。
海洋農牧化,使人類可以像經營牧場和管理牛羊一樣經營海洋和管理水生生物,是一種現代化漁業發展方式。
其實,相對陸地牧場而言,大海本來就有牧場——也就是傳統的漁場。
而我國的四大漁場或者說四大天然海洋牧場,就讓人一聲嘆息了。這些原始的海洋牧場在過度捕撈和陸源汙染的影響下,生態系統失衡和漁業資源衰退,天然牧場已不復存在。
而齊政,要挑戰這片水域環境惡化、海產品品質下降的海域,重建一個海洋牧場和藍色糧倉!
……
在邳山島碼頭,一個個大型集裝箱整齊地擺放在那裡,每個集裝箱的四周都被開了不少“天窗”;除此以外,旁邊還堆著混凝土構件礁、花崗岩石礁、處理後的舊船礁等。
這些可不是普通的集裝箱或垃圾,它們都是改造好的人工礁體——這些礁體沉入海底,相當於給海洋生物蓋了一間牢固的房子,吸引它們在礁體內活動棲息。
邳山島周圍的漁場,海洋生物資源嚴重匱乏,之前早已無魚可捕,都是一些小魚小蝦。
建設海洋牧場是一項複雜和系統的工程,包括苗種繁育、初級生產力提升、生態修復、全過程管理等一系列步驟。其中,投放人工魚礁是基本手段。
齊政揮揮手,漁夫們吆喝著將這些人工礁體搬上船,然後向著海里開去,他們要幹活了。
駛出沙灘浴場的範圍之外,船停了下來。
漁夫們在嘉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向海底投放人工礁體。
這些活對漁民來說簡直是輕車熟路,他們在漁場工作,可不光要出海捕魚,幫忙種植和收拾漁場種植的海藻也是常有的事。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投放的密度和距離。
漁夫們忙忙碌碌地幹活,另一部分人則佩戴好潛水裝置,深入海底。
齊政也跟著下水。
寂靜的海底,他只能聽見自己呼氣時氧氣瓶冒出串串氣泡發出的咕嚕咕嚕聲,視線範圍僅有數米。
每一個深入海底的人,都一邊感受著渺小與孤獨,一邊將一株株手掌大小的珊瑚“種”在人工礁體上,渴望長出一片珊瑚礁。
是的!投放人工魚礁只是第一步,為了重建海洋生態,齊政還花大力氣在這片海域人為製造珊瑚礁!
珊瑚礁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或“海洋生命發動機”,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了生活環境。
即便是強悍的鯊魚、石斑,也是從幼小的個體長成;這時它們就需要一個地方可以供它們生長,躲避天敵,珊瑚礁就起到這樣的作用。這使得珊瑚礁成為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
然而,全球變暖以及人類的人為破壞,導致全球很多地方珊瑚礁發生了嚴重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