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政帶兩人參觀已經建好的豬舍600棟白色豬舍排列有序,豬舍之間道路寬敞。
“公司計劃建設百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這個是第一養殖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投產後年可出欄生豬40萬頭。”
三個小盆地,分為三個小養殖場,既隔絕,又透過四通八達的道路貫通。
第一養殖場規模最大,也是最早完工的養殖場。
豬的“口糧”——飼料必須用大罐車運輸,每兩個豬舍外面都有一個料罐,容量達3噸,按動開關,顆粒狀的飼料被十幾米長的管道送到豬舍裡。
豬舍有兩層,“豬寶貝”都住二樓,地面全部採用鋼筋焊接的漏縫地板,排洩物自動落下去。
液體與固體如何分開呢?原來一樓地面設計成凹形緩坡,底部留有一條細縫,下面暗埋管道,排洩物在這裡自動分離,豬尿沿著緩坡進入管道流走,豬糞則被電動刮板清理乾淨,運到肥料廠。
這些年,即使有靈陣的庇護,嘉穀農牧也沒有閒著。
有了之前幾個養豬場的經歷,嘉穀農牧主動進行了研究探索,專門派人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世界上最先進、最現代化的豬舍,“一學、二改、三研發”。
因此,嘉穀農牧在豬舍的設計上掌握了相當的經驗,甚至獲得外觀設計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尤其在豬舍內的“綠化”設計,透過綠植的搭配,清新空氣,為豬群的成長創造輕鬆自然的環境。此項技術,在全國同行業中首創。
繼續參觀。
在養殖場中央,一座白色大壩拔地而起,這就是治汙處理中心。“巨型排汙池”長寬各兩百多米,總容積近三十萬立方米,四周全部硬化,採用防滲透處理。
大壩旁邊,座落著兩個30米高的巨大厭氧發酵罐。豬尿經過厭氧發酵後產生沼氣,沼氣發電,沼液則進入到排汙池。
養殖基地生產的有機肥,不但可以供應安源縣林業的種植所需,還可以用於嘉穀農業自有基地的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生產。
齊政指著治汙處理中心說道“我們嘉穀農牧的養豬場,正在朝著‘三零’的目標發展。”
付國輝就問道“何為‘三零’目標?”
“就是‘零疫病、零藥殘、零排放’!”
齊政介紹道“利用中草藥制定保健方案,根據季節、氣候、環境以及家畜生長過程中的生理變化,進行疾病的防控,以保證所養殖的家畜不發生疾病——零疫病。”
“全程使用中草藥,杜絕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利用中藥有效成分的多樣性、原生態,在防治家畜疾病的同時,避免藥物在家畜體內的殘留——零藥殘。”
“同時,利用集團實驗室培育的超級發酵菌,及時迅速地降解養殖動物的排洩物,使得整個養殖過程無需排汙——零排放。”
“整個養豬基地建成後,不但是亞洲最大的單體養豬基地,同時也是最環保、最健康的養豬基地。嘉穀農牧力爭在未來十年內,全力擴充這樣的養殖基地,發展生豬年出欄量達到2000萬頭,為解決國人吃健康肉、吃優質肉的問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齊政擲地有聲。
身後的兩人目光炯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