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超級農業強國 > 第793章 中國人的生產力

第793章 中國人的生產力 (第1/2頁)

海洋牧場畢竟不同於陸上牧場,多一群牛或一群羊都能一目瞭然。

所以,儘管在各種科學儀器的輔助下,關注萊州灣海洋牧場的專業人士對越來越多處於食物鏈上游的大型魚類前來“爭食”有所感知,但沿海少魚的狀況短期內難以看到改變的觀念也是根深蒂固的。

直到在萊州灣內發現兩個“大傢伙”,眾人恍然發現,萊州灣海洋牧場的資源恢復之快恐怕已經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那是嘉穀工作人員在啟動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的時候,發現了兩條貌似鯊魚的魚,一時驚動了海洋牧場建設團隊上下。

後來追蹤到這兩個“大傢伙”的足跡,才看清其真面貌:身體呈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稜形骨板五行。大的那條長約1.5米,略小的一條也長約1米,許多漁民看到它們都嘖嘖稱奇。

經過後面趕來的專家鑑定,才揭露了它們的真實身份,其竟然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中華鱘。

中華鱘,距今已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被譽為“魚類活化石”、“水中大熊貓”,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

野生中華鱘平時生活在東海、南海的沿海大陸架中,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主要在海洋中完成,當它們到可以繁殖後代的年齡了,從大海中游回到江河中產卵。中華鱘過去主要分佈在長江、珠江、閩江,且已瀕臨滅絕,出現在萊州灣實屬罕見。

不過,這兩條體型較大的中華鱘好像對萊州灣海洋牧場的“新家”非常滿意,在裡面歡快地暢遊,濾食浮游生物、植物碎屑,偶爾捕食一些小魚小蝦,很有樂不思蜀之感。

一些專家分析,萊州灣海洋牧場的海水水質改善和生態功能恢復,應該是中華鱘出現的主要原因,這貌似也解釋了海洋牧場自入春後大魚出沒的狀況。

不見得所有專家都認可這一解釋,但有一點無疑是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呼籲嘉穀保護好這兩條珍貴的“活化石”。

這時候就體現海洋牧場運營模式的優越性了。

要是以往,漁民哪有投入海洋保護的動力啊,基本就是誰搶到就是誰的,誰抓到就是誰的,不管多大多小的拿過來就是自己的;如果發現海域內有大魚出沒,二話不說,捕撈了再說。

但在現在的萊州灣,特別是海洋牧場區域,沿岸漁民被漁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實行適度有計劃捕撈。

什麼意思呢?就是依據海洋牧場內各種漁業資源的最大可捕量,並根據各合作社的捕撈能力合理分配漁獲量份額。

這種漁業管理方式在美國、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均有實踐,但在國內,沒有強有力的組織很難推行——萊州灣也因此是作為漁業部的一個試點。

這不,萊州灣海洋牧場越來越“肥沃”之際,捕撈行動卻被嘉穀按捺住了。

因為嘉穀發現,現階段進入海洋牧場的大多數魚類,形成了人們俗稱的“魚籽”,5月開始,就陸續進入產卵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對漁業資源保護得越好,就會有越多待產的“親魚”順利進入繁殖期,產下更多的魚卵。

這種情況下,捕什麼魚,趕緊打造好海洋牧場“育幼場”功能才是正經。

靠近海岸線的鰻草海草床已經落實了產卵場和孵化床的身份,但這還不夠。

嘉穀繼續“築巢引鳳”——開始投礁。

時至今日,嘉穀海洋團隊的人工魚礁建設體系,已經進入第二代,整合了生態環境、水產資源、魚類行為、海洋動力、水工材料、礁體沉降防範、生態效果調查評估及工程質量跟蹤監測等多類學科知識。

譬如在萊州灣,並不是單獨的投放鋼筋混凝土的人工魚礁,而是修復一種特殊礁體——牡蠣礁。

牡蠣礁是由牡蠣物種不斷附著在蠣殼上,聚集和堆積而形成的礁體或礁床,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了基礎結構特徵,因此,牡蠣被喻為“生態系統工程師”。

最新小說: 還能不能讓我畢業了 年少有為 重生後我靠學習成了富一代 我身體裡有龍魂 諸天萬界任逍遙 醫路青雲 醫武巔峰 開局穿越:誰能比我慘? 時代紅人 為救妹妹,我一幅國風畫感動全網 七零:被換親後我成了人生贏家 四合院之沒有系統怎麼躺平 都市隱龍 華娛2004:做娛樂圈最強教父 我的冰城姑娘 戰神之上 先生,太太只想守活寡 我能在夢裡改變現實 超級老爸系統 正直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