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PSY上升到30以上,已經是朝著傳說中的丹麥養豬水平看齊了。
不過,不等提問,王秉文就回過神來:這完全有可能。
作為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專家,王秉文還是心裡有數的,真要說嘉穀農牧的“杜長太”母豬群與行業內的母豬在繁殖效能的差距真有那麼大?應該不至於。
就算是在小型養豬場,高產母豬也屢見不鮮,只是,同時也面臨著“產的多死的多”的問題。
這就涉及到“養好豬”的兩層含義了——一是養“好豬”,即引入或培育出好品種;二是“養好”豬,在各種細節上做到極致。
第一點就不說了,第二點在嘉穀系養豬場也被做得淋漓盡致。養豬是一門科學,科學是滿足一定規律的,不是一拍腦門就做出輕率的決定。動物有著自身的生理特點,對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都有適應的上限和下限。對豬好一點不會吃虧。
譬如母豬的“產房”,嘉穀養豬場就設定了專門的防壓桿,讓母豬不至於突然躺下,給仔豬逃逸時間與空間;仔豬區域的保溫和消毒等細節也堪稱完美。
有了高繁殖力的“嘉系”豬種,再加上配套跟得上的營養、現場精心的管理、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取得32頭的PSY驕人成績,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王秉文暗歎了一口氣,拉著現場管理員工在瞭解各種細節。
齊政等人就是為了“杜長太”的高繁殖效能而來的,拉著傅大維到了另一邊低聲問:“傅工,核心能繁母豬群的存欄量現在有多少?”
傅大維反應很快:“公司是打算加快擴大養殖規模了?”
“對。”齊政坦言道:“非瘟肆虐的速度和時間跨度,都不容樂觀。從目前的情況看,疫情不僅僅使生豬存欄量下降,更嚴重的是,祖代、二元母豬存欄同樣受損嚴重。不管是為了疫情期間的嘉穀系養豬場增產,還是為了疫情後的行業增產,都需要馬上擴大能繁母豬存欄。”
“增加的規模有多大?”
“哪怕不算合作單位,僅是嘉穀農牧,就要求明年能形成5000萬頭的出欄規模。”
產能暴增一倍有餘,對於養豬的各個環節,都絕不是輕鬆的要求,對於源頭的育種繁育的壓力尤甚。
傅大維想了想,緩緩道:“在非瘟來襲前,按照正常的預測,最遲明年,就是這一輪豬週期的上行週期。因為生豬出欄量與能繁母豬存欄量存在著10個月的對應關係,所以我們是早早做好了規劃,提前擴大了能繁母豬存欄規模。單單是這個育種場,今年就能出欄超過20萬頭種豬……”
“公司的‘杜長太’能繁母豬如今存欄為153.12萬頭,嗯,這肯定達不到年出欄5000萬頭的要求。不過還好,我們還有後備母豬存欄約85萬頭,給我兩三個月時間,即能將其轉為能繁母豬,屆時,滿足公司和合作夥伴的擴產需求應該不成問題。”
齊政看了看李東亮,他笑呵呵地點頭:“養豬場的擴建都在同步進行,正好與後備母豬轉為能繁的時間結合起來。”
傅大維提醒道:“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各大種豬場所在的省份幾乎都限制了生豬跨省調運,這個問題不解決,育種場是‘爆種’就‘爆倉’啊。”
譬如這個國內最大的種豬場,從設計之初就為了滿足越、贛、岷三省的嘉穀系養豬場育種需求,眼下生豬跨省調運被限,它也只能滿足一省之需。
齊政哈哈一笑,自通道:“這個問題我來解決。傅工,你只需加快核心母豬群的繁育工作就好;老李,你要協調好嘉穀養豬場的擴建工作和合作公司的同步擴產;魏明,出去後你幫我聯絡發改委胡主任的秘書……”
“現在只怕沒有‘種’,有了‘種’,為了保障豬肉供應,我們的任何超常規養豬舉措都會被大力支援的。”
齊政一口一個安排中,嘉穀農牧借非瘟衝擊“爆產能”的決心,漸漸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