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佔國人肉類消費的七成。
“非洲豬瘟”頻頻刷屏,一夜之間,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舶來詞。
作為國內養豬名頭最大的嘉穀農牧,自然不會在這種關頭失聲。
記者武鐳在對嘉穀養豬場的採訪報道中,透過強有力的範例,指出了一點——沒有人比嘉穀更重視“非洲豬瘟”的防控!
相比於一眾上市養豬企業表示“密切關注疫情、做好預防和應對措施”云云,嘉穀養豬場絕對是重視到了骨子裡。
你品——“嘉穀農牧總經理親自抓生物安全,從高層到基層都嚴陣以待。飼養員白天餵豬,晚上加強培訓。嘉穀養豬場的生物安全流程不是寫了一大堆,掛在牆上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那是沒用的。他們是把關鍵的崗位細化,你的崗位職責是什麼,你的生物安全風險是什麼?你的生物安全操作要點、效果和目標是什麼,怎麼考核?一二三四五條,你要記到腦海裡、滲透到骨子裡,要檢查,還要考核。”
“嘉穀養豬場現在權力最大的,是專門的搞生物安全和消毒的生物安全官,他有一票否決權,說哪個地方有問題就必須整改。如果人有問題,甚至可以直接把他開掉。就算嘉穀的齊董事長要到豬場瞅一瞅,生物安全官不同意,齊董也不行……”
你再品——“不過給記者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嘉穀養豬場對辦公區、員工宿舍、食堂和廁所的風險的關注。其他養豬場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地方跟非瘟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它跟人有關係。這些地方也是重點防控區,嘉穀養豬場的檢測取樣不光是針對豬圈,還覆蓋了辦公區等區域……”
不過,這次武鐳的報道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打擂臺對手。
——楊博也在他的採訪報道中,試圖用鐵一般的事實,向讀者展現,嘉穀農牧是在過度驚慌,“他們在‘非洲豬瘟’的名頭下瑟瑟發抖……”
之前合作社違約事件中,嘉穀法務部已經展現了其震懾力。因此楊博雖然懷疑嘉穀養豬場中出現了非洲豬瘟,但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也不敢信口雌黃——說一家養豬企業感染上了非瘟,是很嚴重的指責了。如果失實,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嘉穀是真的敢把他所在的媒體告上法庭的。
但不敢明說,不代表著不敢放“陰言陰語”——“明顯的,政府此次採取措施及時果斷? 從一定程度上已經切斷了傳染源。但嘉穀農牧‘清空養豬場周邊’的舉動? 表現出了極度的不信任,又或者說? 嘉穀究竟在怕什麼?”
難得的? 楊博此次的言論得到了很多附和。
“國內是發現了首例非瘟疫情,但不用過度驚慌? 疫情已被有效控制!”
“不必談‘非瘟’色變,非洲豬瘟並不是洪水猛獸!”
“……”
這樣的媒體標題? 在首例非洲豬瘟被公佈後的幾天時間內? 幾乎成為了主流。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幾天謠言亂飛,朋友圈裡到處是各種標題驚悚的非瘟謠傳。
雖然非洲豬瘟不會傳染人,但關心食品安全的消費者似乎已經不敢吃豬肉了? 導致市場上豬肉價格一時間大幅下跌? 這是所有從業者都不願意看到的。
尤其是南方的同行,覺得非瘟離他們遠著呢,沒必要大驚小怪的,反而是豬肉價格的暴跌更令他們操心。
提振市場信心、闢謠,才是他們樂見的。而嘉穀農牧的“如臨大敵”? 並不為他們所喜。畢竟,這有渲染恐慌之嫌。要知道? 不少謠言就是以嘉穀養豬場的如臨大敵作為“佐證”的。
得到眾多聲援的楊博大喜,立馬閉關碼字? 半天的時間,終於撰寫了一篇自認為更有“內涵”的批判文章。
他興沖沖地拿著文章來到主編面前:“我們要乘勝追擊? 這一次打擂臺? 我要讓嘉穀灰頭土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