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穀,真的是一家幹大事的公司。”
“知名”記者武鐳剛踏入豫省,就聽說了嘉穀擾動全省農業的大動作。
不過,嚐到了甜頭的他,恨不得嘉穀的“豐功偉績”更多一些,這樣他的系列報道素材也能更加豐富。
至於同行嘲笑他不過是碰了狗屎運,武鐳付之一笑。他們嘴上這麼說,心中不知道有多羨慕自己成為了嘉穀的“御用記者”。
唯一讓他煩惱的,就是協調報道的重點。
這不,他在豫省的第一個採訪都還沒有開始呢,牧原股份的秦董事長就匆匆的趕了過來。
他知道牧原是嘉穀體系的關聯合作方,嘉穀系的養豬事業也確實值得大篇幅的報道。可惜,他來晚了。
“武記者,你是說下一個報道主題已經確定好了?”
武鐳就笑,說:“是。”
“主題是什麼?”
“是嘉穀的小麥產業。”
秦董事長盯著他看了片刻,道:“你自己確定的?”
“我哪有資格自個確定啊。”武鐳搖頭笑兩聲,道:“是嘉穀糧油公司力推的,這不是嘉穀的小麥產品線上市了嗎?”
事實上,他的確沒有推脫。
他的系列報道固然得到了嘉穀的全力支援,但反過來,主動權也落到了嘉穀手裡。
嘉穀人又不是傻,哪裡看不到系列報道的宣傳價值,自然會物盡其用了。
而另一邊,嘉穀糧油的名號一抬出,秦董事長的心就涼了幾分。
牧原股份只能算是與嘉穀搭邊,嘉穀糧油卻是嘉穀的親生兒子,無論怎麼看,都是親兒子優先吧。
想蹭個光怎麼就這麼難呢?
武鐳並不關心失落的男人,得知齊政也在這邊,首先去“拜碼頭”了。
齊政對於武鐳的“中原篇”第一個主題落在小麥產業上,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除了嘉穀糧油的宣傳需要外,雖然嘉穀在豫省的三大產業叢集計劃中,最重視的是農服產業群,但最先落成的,是小麥產業群。
這是因為豫省的小麥產業底蘊深厚,雖然之前形成的產業聯合體大多是集而不群,輻射帶動能力不足,但經過嘉穀一串連,很快就形成了優質麥產業叢集。
從中種集團、中化集團,再到國糧、五得利、益海嘉裡等小麥加工企業,紛紛與優質麥產業聯合體進行了簽約,進駐了以焦作為中心的優質麥產業叢集。
人多力量大,產業叢集除了代表行業認認真真的修訂新的優質小麥認定標準、小麥收購檢測流程和規範外,最主要的,還是推動優質小麥品種的培育及種植技術深化。
這其中,又輪到嘉穀大放光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