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穀環保公司的成立典禮上,一波波的訪客接踵而至。
政府的,商界的;環保業內的,環保業外的;其中有半數是各家公司的技術人員,顯然是為了分析評估嘉穀環保幾項“黑科技”的價值。
王昱業忙著應付政府官員,齊政則遊走在各大企業老總間,不停地與其中的熟人打招呼。
“馬總,喬總,好久不見啊。”齊政一轉身,看到中石油的馬奎與中石化的喬安擎,先是一愣,馬上親切地同他們握手。
“叨擾齊董了。您這一放就是大衛星,我在公司都坐不住了。”馬奎笑呵呵的走了上來,又搶在所有環保界人士之前問道:“齊董,我聽說嘉穀環保將推出分解塑膠的技術以及生物基塑膠技術,是真的嗎?”
兩人身邊頓時一靜,無論是中石化的喬安擎,還是光大環保的胡總,亦或是其他環保企業的老總,都下意識地豎起了耳朵。
齊政瞥了周邊一眼,笑道:“是真的。塑膠垃圾處理的兩個主要方向嘛,一是發現具備降解塑膠垃圾能力的關鍵微生物和關鍵酶,並推廣至大規模生產;二是可生物降解的塑膠的研發,且主要是生物基塑膠。我們嘉穀運氣比較好,同時在這兩個方向上都取得了突破。”
呵呵,那你運氣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好,現場不止一人腹誹道。
齊政可不管外人怎麼想,他招手將實驗室大佬陳建章喊了過來,讓他給眾人介紹具體情況。
陳建章略作沉吟,就在眾人灼熱的目光中,侃侃而談道:“……解塑菌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兩種酶與PET分子中連線對苯二酸酯和乙二醇的化學鍵結合,並使其斷裂,將PET分解成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隨後,解塑菌進一步消化了這兩種物質,將其降解為可被其他生物體重新吸收利用的小分子……”
“你們是怎麼解決細菌的降解穩定性和效率問題的?”光大環保首席技術專家宋傳任忍不住發問道。
陳建章輕鬆道:“我們綜合、篩選、比對了大量突變版本後,最終培育出了加強版解塑菌,它的工作最高溫度是76℃,在常溫下分解1000克PET塑膠只需24小時,分解效率高達到95%……”
宋傳任艱難的嚥了一口唾沫。
來之前,他已經惡補了一下國際上類似研究的資料。據說島國研究員利用細菌降解PET塑膠,在30℃下需要6周左右才能完全降解一塊指甲蓋大小的PET。對比之下,嘉穀的解塑菌簡直是要上天!
宋傳任陷入思考狀,中石化的喬安擎著急問道:“陳教授,那你們的長塑膠植物,是與解塑菌配套應用的嗎?”
陳建章兀自搖頭:“可以配套應用,也可以單獨種植。長塑膠的植物,其實就是柳枝稷……”
“柳枝稷?我瞭解到美國一家公司在幾年前曾宣佈培育出一種可以長出塑膠顆粒的植物,好像也是柳枝稷……”人群中有人接話道。
“沒錯。柳枝稷是一種原生長在美洲大陸上的野生植物。生命力極強,鹽鹼地、低窪地、戈壁,這些一般植物都無法生存的惡劣環境,柳枝稷卻活得很滋潤。不少科學家青睞於利用其生產生物燃料,我們實驗室主要利用其生產塑膠。”
“透過基因工程,柳枝稷體內突變產生了製造出塑膠微生物的相關蛋白質,從而改變植物內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讓植物內部的多糖和澱粉可以直接轉化為顆粒狀塑膠。某種程度上,你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天然的生物基塑膠反應器。”
喬安擎與馬奎對視一眼,又問道:“顆粒狀塑膠的主要成分是……”
“聚乳酸。”陳建章頓了頓,強調道:“天然的在自然界中可快速降解的聚乳酸。”
懂行的人都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