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蓋茨,齊政倒沒有這麼“花心”,他的喜好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培養出更多的新型高效實用生物”。
“水環境生物淨化”專案就是其中一個,研發資金幾乎都是齊政的私人投資,只不過是共享了嘉穀實驗室部分人員和器材等資源。所以,對於這些專案負責人來說,齊政說的話比實驗室老大陳建章都要好使。
黎範雖然是書生模樣,但一點都迂腐,對於真正的“金主”,他張嘴就來:“迄今為止,我們培育出了幾十種超級水生淨化植物。”
電話另一頭的齊政忍不住扶額。
“超級XX生物”,幾乎成了嘉穀體系內的一種特有名號,一般用於某種大幅“魔改”成功的新生物。
尤其是實驗室那幫傢伙,動輒就簡單粗暴的“超級XX”,簡直就是取名廢。
不過,雖然簡單粗暴,但只有在關鍵特性上實現跨越式提升後,才能被冠以“超級”之名。齊政不意外“水環境生物淨化專案”團隊熟悉的操作,但是,幾十種?
“黎教授,你確定沒說錯?是幾十種,而不是十幾種?”齊政無奈而笑,道:“黎教授吶,現在可不是騙經費的時候啊,我要的是拿出來就能用的成熟品種……”
投資人與科學家的關係,在說起投資和成果的時候,最是微妙。
如果說世界上哪種人最會花錢,一定非科學家莫屬了。
要說普通人賺錢用於享受的話,需要多少錢呢?學比爾蓋茨買座馬爾地夫的小島,平時坐私人飛機往返自己養著鯨鯊的豪宅;又或者學中東土豪那樣,買一架波音747改造的私人飛機,大約就是極限了,甚至可以說是極度任性。
女人的任性,還可以加上昂貴的珠寶和愛馬仕之流的奢侈品。
但是,對科學家來說,一座小島算是成本嗎?一架飛機算是大手筆嗎?
沒有滿世界的圈海島,只是因為科學家窮,拿不出經費而已;同樣,沒有將全世界的生物納入研究,也只是沒錢而已。
以生物學家為例,培育一種新作物,投資者無論是個人、機構還是國家,都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不投,要投就得花買架飛機N倍的錢,而且是常年的開銷。
不比嘉穀集團自身投資的研究專案,黎範他們這些由齊政私人投資研究的團隊更敏感。
畢竟,齊政能任性的投錢,也可以任性的選擇不再投錢。這些專案負責人少不得要時刻給“金主”打雞血了。
然而,電話另一頭傳來黎範信心十足的聲音:“BOSS,我可不是騙經費,真的有幾十種超級水生淨化植物可以投入商用。”
電話這頭,半天沒了聲響,許久才聽齊政聲音幽幽的傳來:“我馬上回去,你們準備好專案的研究彙報,另外,注意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