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們統籌起各方的合作。而且,正如你所說,哪怕政治和監管因素不成問題了,但我們還需要說服高鴻的股東;在併購過程中監控輿論等等……”張澤宏氣定神閒地說道。
戈爾聞言,簡直是精神一振。
一般來說,大型跨國併購案中,政治因素往往是最大的“攔路虎”。但現在嘉穀顯然有足夠的資源,去影響政客的關鍵決斷,這讓收購的成功率直線上升。
雖然說,企業的收購失敗了,也不一定會影響到艾金崗波事務所的收入,但誰不希望自己服務的專案成功呢?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只有真正替僱主“消災”了,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富蘭克林”入賬。
從這也可以看出,長期標榜民主的美國體制,還遠沒有達到人民做主的水平。美國政客們在說客的牽線搭橋下,幾乎成為了企業利益的傳聲筒。
但誰在意呢?
張澤宏才不會關心這種遊說是不是損害美國人民利益,尤其在嘉穀還是受益者的情況下。
以此謀生的戈爾就更不會在意了,相反,他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那麼,我總結一下,現在的重點,一是要說服高鴻的股東同意嘉穀的收購,二是要控制好輿論走向。”
“對,你們有什麼建議?”張澤宏頷首道。
第一個目標的重點不在“說服”上,畢竟,只要肯開出天價,傻子才不會不同意呢!但嘉穀也不是傻子,只有透過合適的代價拿下高鴻的股東和管理層,才是嘉穀想要的。
輿論走向也不可能忽視的。公眾都支援未必能讓你成事,但公眾都反對,肯定能讓你壞事。
戈爾不過思考一瞬,說道:“第一個目標其實不難。從資料上來看,因為高鴻公司出現的虧損以及揹負的債務,大部分股東有退出的意向。歸根到底,只要開價與溝通都到位了,讓他們接納嘉穀,問題不大。”
張澤宏微微點頭。
戈爾繼續分析道:“至於輿論走向,其實又關乎到競爭對手的問題,包括直接競爭對手和間接競爭對手。”
“從目前的資料看,最大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島國的丸紅商社,間接對手則是美國本土的糧商們,譬如嘉吉、ADM等,他們不會願意看到在美國出現新的強大競爭對手。”
“嗯。”
“但問題是,嘉吉他們在美國已經有完整的糧食貿易體系,不需要也不願意接手負債累累的高鴻了,到最後,高鴻總會被境外併購者吞下的。”戈爾微微眯眼,道:“所以,我覺得,我們能說服嘉吉這些本土糧商,支援嘉穀收購高鴻,或者說,起碼不會太反對嘉穀收購高鴻。”
“哦?”張澤宏這下子來了興趣。
戈爾目露精光,緩緩道:“從業務上來說,丸紅商社的大部分糧食交易量,要從嘉吉他們手中採購,如果讓丸紅收購了高鴻,顯然是幫助丸紅完成了多年來無數次公開提出的讓嘉吉他們痛恨的‘脫ABCD戰略’;但嘉穀本來就與嘉吉沒有合作啊,如果讓嘉穀收購了高鴻,雖然會產生業務上的競爭,但起碼不會有雙向損失。”
戈爾不知道中國有句話叫“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他說的無疑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看,嘉穀是嘉吉他們的對手,但同時也是他們對手的對手。綜合得失的話,獲得美國本土糧商的支援或者不反對,還真的有可能。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戈爾沒有說出來,但張澤宏也同樣想到了。
在沒有收購一家公司的情況下進入美國市場很難,但在進入美國市場後要站穩腳跟,同樣很困難。
那麼問題來了。
是在美國糧食貿易界已經有了相當基礎的丸紅容易獲得成功?還是“新兵蛋子”的嘉穀容易成功?不言而喻。
如果註定要有一個競爭對手,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相對弱小的呢?
張澤宏最後笑了:“現在我可以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