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過不了多久,在眾志成城的付出下,沙漠定會節節敗退,綠色將會無限蔓延。而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這片沙海,我們來過!”
車隊抵達嘉穀沙漠基地,沒有儀式,也沒有鮮花和掌聲。但是,坐在車裡的志願者們的心,卻是熱情滾燙的。
在他們下車後,齊政和每一位志願者握手,然後拍著他們的肩膀,歡迎他們加入阿拉鄯沙漠區綠化工程。
在齊政被認出來之後,不少志願者都不敢置信,甚至還有人傻笑道:“我居然見到了……活著的齊大老闆?”一時讓嘉穀員工都忍俊不禁。
在阿拉鄯星光志願者團隊之後,更多大大小小的志願者團隊陸續抵達。
有的隊伍靜悄悄地抵達,有的隊伍喊著口號抵達,有的隊伍唱著歌抵達……唯一相同的,是一種堅定的力量。
當志願者們看到滾滾沙塵威脅大中國的時候,當志願者們看到國家發出全面治理阿拉鄯沙漠區號召的時候,或是為國爭光,或是為民族拓展生存空間,每個人都已做好了貢獻自己微薄能力的準備。
齊政依然會和每一位志願者握手,並感謝他們的貢獻。
儘管嘉穀盡最大努力提供後勤保障以及補貼,但和城市比起來,沙漠裡的營地條件自然是艱苦的。
水源是有保障的,住所是有保障的,通訊也是有保障的,但更多的條件,暫時是無法提供的。
但是,即使是如此艱苦的營地條件,一旦深入到沙漠深處,志願者們也享受不上。
他們要在炎熱的廣闊沙漠中,用草方格和梭梭為渾黃的沙漠披上了綠色的袈裟,用堅持來扛住枯燥、單調、重複的工作。
這樣的力量,是可怕的,也是蘊含著勃勃生機的。
起碼,在前來考察嘉穀沙漠治理開發的沙特農業部代表薩爾曼眼中,這樣的情景讓人敬畏。
隨著嘉穀對外交流的加深,越來越多的治沙專業人士來到阿拉鄯沙漠區,探尋這裡的治沙密碼。沙特的薩爾曼就是其中最熱切的代表。
由於沙特人民總體收入頗高,人口大多集中於城市之中,願意主動到沙漠中從事農業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酷熱的環境下,哪怕是沙特的工人,每週的正常工作時間肯定不超過30個小時。
哪怕是高薪,也找不到願意前往沙漠深處開荒種地的本國人,更不要說像是中國這些,多是年輕人的志願者們,僅僅是為了理想,就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著這樣的年輕人,何愁國家沒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