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嘉穀紅豆杉新品種授權評審塵埃落定。
透過現場察看,專家組確認嘉穀紅豆杉是以南方紅豆杉(生長速度快、紫杉醇含量低)與東北紅豆杉(生長速度慢,紫杉醇含量高)雜交,得到的雜交後代,使其兼有雙親優勢,再加上嘉穀應用了菌根技術、施加海藻肥後,相比較於普通紅豆杉存在明顯性狀差別,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專家組一致同意透過現場審查。
獲得新品種權的嘉穀紅豆杉,也就得到了推廣種植的資格;另一方面,嘉穀紅豆杉基地林權抵押貸款也得到了農業銀行的積極反饋;此外,基地內還繁育了兩年生種苗200多萬株……看起來,“彈藥”已經備足,紅豆杉產業的擴張已經是一觸即發了。
但在此之前,齊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選定嘉穀體系林業板塊的負責人。
是否成立生物醫藥板塊暫且不說,但隨著沙漠梭梭林的擴大和生物能源樹“超級麻瘋樹”的出現,還有嘉穀紅豆杉品種的認定,林業產業在嘉穀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凸現。
以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從20年~50年的長時段研究,林業產業每投入1美元,能夠帶來的綜合效益回報高達25美元~125美元,其中包括對林木採伐、保護水源和土壤、固碳等功能的綜合評估。
只看紅豆杉,其不僅是製藥行業抗癌產品的最基本原料之一,並已逐漸應用於其它產品領域,如保健品、化妝品、生活營養品新增原料等——林業整條產業鏈上創造的就業機會,比石化產業多出6倍。
為了盤活嘉穀擁有的林木品種資源優勢,嘉穀需要在集團層面上選出一個林業板塊負責人,統籌林業業務的規模化經營,做到既有利於保護森林,又有利於經營森林。
總部人力資源部迅速行動起來,篩選了數以千計的候選人,最終將人選縮小到5個,才邀請他們前來面試。
最終被選中的,是德國巴伐利亞州Arco森林企業的經理馬定文。
和其他候選人類似,而立之年的馬定文履歷漂亮得令人髮指。他祖輩皆從事林業,16歲就成功申請到了海德堡大學的留學資格,提前畢業就職於德國州有林管理公司,曾經在歐洲林業不景氣的時期保證就職公司長期盈利……
當然,履歷再輝煌,人力資源部的評價再高,作為集團一個重磅職位的候選人,馬定文還要過齊政這最後一關。
從見到馬定文的第一面開始,齊政就在仔細觀察他。未來的嘉穀林業板塊將掌握投資數以百億計資金的專案,眼前這個雙目有神的男人,能不能撐起這樣的事業,齊政也無法確定。
馬定文似乎並不在意齊政的觀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異國他鄉的德國,每天都要面對觀察,善意的、好奇的、惡意的,不一而足。
不過,齊政的第一個問題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我看到你在德國留學的專業,是林業經濟學專業?怎麼會想到就讀這個專業的?”
馬定文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大概是受家族影響吧,我從小就對林業感興趣。德國的林業經濟學專業,雖然在國內沒有多少知名度,但在國際上其實是熱門留學專業。這一專業不僅要求能解決生物、生態方面的問題,而且還要具備技術和企業管理的理解力,以及法律知識和商業頭腦。”
齊政微微點頭,又問道:“我聽說,德國林業是世界林業發展典範?”
馬定文認真地回答道:“很多人對德國的印象,不是汽車工業就是電氣工業,但事實上,在德國,林業是非常重要的大規模產業。根據最近的統計,德國的林業產值僅僅略遜於汽車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以國內林業作對比,德國森林面積只有1.6億畝,相當於我國森林面積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他們不僅滿足了國內木材需求,而且每年出口優質木材達600萬立方米以上;我國擁有31.2億畝森林面積,不僅沒有實現木材的有效供給、形成應有的財富,而且林業自我生存發展能力非常有限。
有意思不?我國18億畝耕地基本上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31.2億畝森林卻不能滿足全國的木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