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姑且算是受超強颱風“桑達”的影響吧,此輪降雨中,累計降雨100毫米以上的南方乾旱土地面積超過了十萬平方公里。
特別是對旱情較重的鄂、湘兩省,此次降雨雖然達到了暴雨級,但由於土地缺水較為嚴重,加上降雨較為平緩,雨水滲入地下較多,形成徑流較小,並沒有造成較大自然災害。
旱情逐漸得到解除的同時,南方受災各市縣無不抓緊機會,加大開展水庫蓄水力度,積極防止明年再次發生旱情。
隨著颱風“桑達”的北上遠去,南方的降雨過程,短則持續了三四天,長則持續了五六天。及至6月8日,農業部正式宣佈:“颱風‘桑達’帶來的降雨過後,南方的大範圍夏季旱情得到了解除,早稻生產受影響不大……”
公告公佈當日,鄭交所的早秈稻期貨主力合約大幅下跌,由乾旱引起的恐慌性上漲徹底結束,市場對此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
……
“嘖嘖嘖,早秈稻期價已經跌至2559元噸了,投機商這波是虧慘了。”在國糧的風控部,風控總監費期海感慨道。
之前臺風“桑達”風騷的走位,業內沒有多少人在意。畢竟,又沒有登陸南方,預計影響有限;再說了,如果正面襲擊,真的說不好是帶來的降雨好處大,還是帶來的損失更大。
但誰也想不到,颱風沒有登陸搞破壞也就算了,還“送”來了充沛的降雨,徹底解決了旱情,這簡直太貼心了有木有?
以至於在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局已定。
幸運的是,他是站在勝利的一方。
有人虧就有人賺。
國糧風控部是以2610元噸左右的均價賣出9月份早秈稻期貨合約,他可以在9月份隨行就市、以現貨進行交割;也可以重新買進9月份早秈稻期貨合約,進行平倉;但無論是哪種操作,在南方旱情已經徹底解除,早秈稻未來價格不會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他都是賺的。
“哪怕是現在平倉,每噸差價是51元,嗯,我們賣出了5萬手,每手10噸,嘖,那就是2500多萬的盈利了。”在心裡盤算了一下收益,費期海暗暗點頭,自己履歷上又增添了一份成功的戰績。
“嗯,就是不知道嘉穀的建倉規模,但肯定是賺得更多了。”費期海不無羨慕地想道。
作為此輪交鋒中早秈稻期貨市場的空單主力,嘉穀再次證明了一點——你大爺始終是你大爺!
甭管它是賭天氣有好轉,還是對國內稻米的供應有信心,總之結果大家有目共睹,依然是嘉穀笑到了最後!
嘉穀絢爛的光彩,無疑是投機商痛苦的黑暗。
隨著投機者的“割肉”離場,在鄭交所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同屬糧食品種,面對豆類、玉米以及小麥的飆升之勢,早秈稻卻是無動於衷。
即使有旱災在前,藉機炒作者也不可能有所作為——在國內期貨市場,早秈稻期貨再次用“血”的教訓,證明了自己對於投機者而言,基本上就是“雞肋”。
畢竟,哪怕你不懼國家對稻穀的控制力,你還要跨越嘉穀這條巨鱷。而“天災”都無法擊垮的嘉穀,咋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