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王昱業很高興,介紹時的語氣都特別興奮:“……去年,嘉穀糧油依然是集團的頂樑柱,全年營收1275億元。大米年銷售量達到1100萬噸,食用消費市佔率為10%,行業第一;食用油年銷售量達到450萬噸,銷量同比增長了40%,躍居行業第一。”
“食品飲料業務板塊也不負眾望。嘉穀乳業持續增長,年營收為508億,淨利潤達43億,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傲視同行;清源啤酒年營收剛好突破400億元,年銷量首度突破千萬噸,真正成為了行業老大。”
“嘉穀農牧方面,生豬業務是營收大頭,全年營收170億元,行業第二。按照一季度的生豬行情走勢,今年有望實現翻番……”
“嘉穀國際拜全球糖業進入牛市所賜,實現了大翻身,全年營收達到154億元……嘉穀金融方面,刺客基金今年以穩為主……還有嘉穀農資……”
“2010年,集團實現銷售總收入3166億元,同比增長22%,略高於此前公司的預計;同時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淨利潤達285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了30%……”
“此外,集團借款總額為197.6億元,其中70%為長期借款,同比下降24%……”
老實說,齊政捧著這些數字,能津津有味地讀上一天。
他看中的,並不是這些數字代表的金錢,而是數字背後代表的行業綜合實力。
去年,嘉穀集團首度登上中國500強企業榜單,排行第25位,剛好落後於排行第24位的國糧集團。
嘉穀集團此前沒有公佈過詳細的財報,外界的評估出入還不小——按銷售收入計,嘉穀集團超過3000億元的營收,已遠超於國糧集團去年的1700多億元。按照去年公佈的榜單資料對比,嘉穀集團的實際排行應該是第13位;在它前面的,是一水的“中”字頭國企。
這個營收規模跟排行榜首的中石化的近1.4萬億營收當然有天壤之別,但在民營企業排行中,已經是第一了。排在嘉穀後面的,是大名鼎鼎的華為,也不過是接近2000億元的規模。
如果放在國內來看,這當然可以稱得上是輝煌了——哪怕拆分開來,嘉穀糧油子公司也能排進中國500強前五十;嘉穀系旗下,能排進國內前五百的子公司,更是多達七家。
但如果放在國際來看,包括齊政在內的嘉穀高層都不會有任何驕傲的情緒。
嘉穀集團跟四大國際糧商之一的嘉吉一樣,都達到了世界500強的標準,但因為是私人公司,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都沒有找到兩者的名字。
不同的是,按照嘉吉此前公佈的財報顯示,嘉吉去年營收為1098億美元,足足是嘉穀的兩倍有餘。前者可列入榜單前30,後者不過是前160,這就是明晃晃的差距!
除開嘉吉,排行第二的國際糧商ADM營收也有近700億美元;嘉穀在營收上最接近的,是排行最末的邦吉,大家都差不多是450億美元出頭。但如果只看糧食業務,嘉穀依然是遠遠不及。
而在世界榜單上,還有很多被歸為“貿易”行業而非“糧食生產”行業的巨頭,都和農業、糧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來寶集團和低調的島國丸紅、三井物產等,實際上也是有著豐富國際糧油產業鏈經營經驗的國際大糧商。
從營收情況看,國際糧商大體處於擴張的狀態。對比去年,國際大糧商的排名和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從這個角度看,國際大糧商的地位在上升,影響力在增強。糧食行業在全球財富的盛宴中,強勢分羹——惡劣天氣造成的糧食減產、糧價上漲是去年國際大糧商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
巨頭很難倒下,巨頭還在前行,新巨頭正在崛起……
國內國際各種橫向縱向的對比後,齊政輕呼了一口氣:“前路漫漫啊!”
王昱業興奮過後,也沉穩下來:“其實,不到十年的時間,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堪稱神蹟了。”
“再過十年,誰又能知道,我們會強到什麼程度呢?”
——這才是嘉穀體系真正的驕傲,我們一直在變強!
齊政聞言,也笑了:“有道理,那就這樣吧,將這份年報對外公佈!”
王昱業點點頭:“好,我們也確實應該以更開放、更透明的態度與外界積極溝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