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個國家的三大生存要素(水資源、食物、能源)而言,嘉穀對於食物生產的投入是直接的,對水資源的投入則是無形的——無論是推行的生態農業、治汙專案,還是從貝爾加湖調水入西北,亦或是跨海調雨,都是外人看不到但貢獻極大的。
而對於能源,嘉穀是逐漸加大投入力度的。畢竟,無論是蒸汽時代冒著濃煙在鐵軌上咆哮的蒸汽機車,還是電氣時代給千家萬戶帶來光明的白熾燈,亦或是資訊化時代連線全世界的網際網路高速公路,對能源的需求都是空前的。
國際四大糧商旗下都有糧食能源化專案,ADM更是世界第一大生物乙醇生產商;即使在國內,國糧集團也在大力投資玉米乙醇專案。
但這種將糧食等價於能源的做法,從根本上來說,是“與人爭糧”,於國於民,很難說是好處多一點還是壞處多一點。
所以嘉穀是另闢蹊徑,一方面是利用農牧廢棄物,實現對環境友好的清潔能源生產,並且已經初具成效;另一方面,則是選擇利用麻瘋樹等能源植物,不與糧食爭耕地,在不適合糧食生長的地方“種”能源。
這一步,嘉穀走得很謹慎也很穩健。
難道其他人就沒有注意到麻瘋樹的利用價值嗎?
當然不是。
在2006年和2007年間,當其時,石油價格快速上漲,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種植麻瘋樹”熱潮——20億美元、40億元、23.47億元、20億元……美國貝克生物燃料公司、英國陽光科技集團、中海油、中石油等相繼高調宣佈投資種植麻瘋樹。
那時,麻瘋樹也已經進入了嘉穀的眼簾,但嘉穀在做什麼?
在對麻瘋樹進行良種選育!
麻瘋樹長期處於野生狀態,遺傳變異和遺傳改良的潛力極大。陳建章等人認為,實現麻瘋樹產業化開發的最大障礙是產量太低,因而以結實率和果仁含油率作為麻瘋樹的優樹選擇標準,逐代改良,開展麻瘋樹高油高產多抗性優良品種培育、先進種植技術研究。
又三四年過去了,嘉穀實驗室的麻瘋樹良種培育已經來到了第三代,當初能源企業高調宣佈的麻瘋樹產業投資計劃呢?
嗯……不到一年時間,美國貝克生物燃料公司實際投資260萬元後便人間蒸發,留下2萬畝麻瘋樹基地讓當地政府左右為難;而英國陽光科技集團由於出資額無法與中方達成一致,投資計劃最終流產;與此同時,中石油、中海油方面也並沒有取得預期的進展,專案停滯不前。
有句話咋說來著——吾尚未出手,汝卻掛了,人生是多麼的寂寞……
但齊政還沒來得及感慨無敵的寂寞,陳建章就讓他醒了過來:“我的建議是,最好能與能源企業合作開發。”
“哦?”
陳建章冷靜地說道:“雖然我們在優良品種培育和種植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生物燃油製備、關鍵裝置開發、相關標準制定方面不是我們擅長的。而且……”
他指了指麻瘋樹試驗地裡黑乎乎的土壤,道:“那是煤渣。我還沒說的第三個改進性狀是,第三代小桐樹適生範圍變廣了,它已經不限於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生長,而且除了能配合解塑菌‘吞噬’垃圾,它還能‘吞噬’廢棄煤渣……”
“瓦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