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般來說,這不是應該由國家或者協會來建設的嗎?嘉穀一家企業……
傑弗裡和戴維斯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裡的不以為然。
但兩人都沒有作反駁,傑弗裡更是一臉淡定:“我想,這應該沒問題!”
……
“這很有問題!”戴維斯有些驚疑道。
隨著兩人對嘉穀肉牛養殖場的瞭解越發深入後,他們發現有些情況超乎他們想象了。
其實在來中國前,他們都是帶著傲氣而來的。
畢竟,無論是從哪方面來看,中國的肉牛養殖業,與美國的差距都太大了。
中國的肉牛養殖業甚至不能稱之為現代化——養殖、屠宰均很分散,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出欄佔比僅有25%你敢相信?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殖戶(企業)出欄佔比不足4.5%你敢相信?
當然,這符合他們對非發達國家養牛業的認知。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沒錢。
——規模性正規肉牛養殖、屠宰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一般來說,犢牛從出生到育肥成功一般需要2年半以上的時間(高檔牛肉甚至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在此期間需要持續投入的綜合成本會在2萬元頭以上。
當然,他們不懷疑嘉穀的資金實力——在瞭解到嘉穀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糧商後。
但除了有錢,還要有技術。肉牛的品種,飼養管理技術和屠宰處理工藝決定了出欄牛的生長速度,淨肉率,牛肉品質和食用口感等,從而決定了屠宰企業的利潤率——這就是他們的用武之地了。
他們不是看不起嘉穀,而是看不起中國養牛業——養殖體系基礎薄弱,市場功能發育還不完善;譬如優良的肉用品種資源匱缺,譬如肉牛出欄率低……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但……
“你發現沒有,他們的肉牛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都相當高?”戴維斯本來還看不上嘉穀養殖的雜交牛品種,但現在被亮瞎眼了。
“嗯,他們也沒有使用瘦肉精,但飼料轉化率確實很亮眼,這可能跟雜交品種有關……”傑弗裡沉思道。
美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允許使用瘦肉精的國家,牛在使用瘦肉精後,肌肉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會得到明顯提升。但中國不允許啊。
如何用相同的飼料生產更多的肉是全球養殖業面臨的問題。單憑嘉穀養牛的飼料轉化率,就不容他們小覷了。
“你還注意到沒有,他們不需要注射抗生素來預防疾病……”戴維斯喃喃道。
傑弗裡同樣覺得神奇:“他們用草藥作為新增劑,幾乎避免了肉牛飼養中因採用抗生素、化學合成劑等形成的殘留……”
美國的工廠化養殖根本離不開抗生素,導致因食用感染沙門氏菌牛肉而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相比起來,中國人的這個做法實在是有點秀啊!
“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但是,戴維斯,這意味著中國人是有能力最佳化他們的肉食結構的。”傑弗裡冷靜地說道。
“開始規模化、自動化養殖;建立市場牛肉分級體系;獨具特色的品種改良……雖然只是一家公司的動作,但我覺得,這大概就是中國養牛業的未來!”
戴維斯深以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