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到時國內城的水患退去了,這些高句麗人餓死在城頭上面。
國內城四周被堵住的缺口被呂布他們給挖開,使得國內城的水患來的快去的也快……
很快,國內城周圍的這一大片汪洋消失一空,順著馬訾水,南下流入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中去了。
馬訾水退去,呂布率領大軍便雄赳赳氣昂昂地向著曾經是高句麗皇城、現在為呂布治下其中一座城池的國內城而去。
進入城中,呂布派出大軍幫助城內的居民修建好被大水淹沒繼而倒塌的房屋,而那些被馬訾水淹死的高句麗人以及他們在這次水患之中造成的損失,呂布也承諾用錢糧補償他們。
並且,只要他們願意接受呂布的漢化,從此做一個說漢語、穿漢服、行漢禮、遵漢律的漢人,如溫郡之中的子民一樣,呂布則第一時間減輕了他們的賦稅。
讓他們不必為了沉重的賦稅以及他們依賴活命的口糧每天像個機器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收成好的季節還沒有什麼,若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季節則要捱餓,過著有上頓沒下頓,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生活!
甚至,有些還會被活活餓死!
並且,呂布還為他們重新分配了田地,讓他們家家戶戶都有足夠養活一家老小與向呂布繳納賦稅之後還有餘糧換錢改善生活的田地耕種。
讓他們不至於過的這麼清苦。
高句麗境內大部分都是平原,有很多高句麗人靠放牧為生,呂布也為他們劃分了足夠的牧場讓他們放牧,讓他們可以放牧戰馬、耕牛等等。
而且,呂布還承諾到時以一個不錯的價錢跟他們購買戰馬、耕牛,讓他們放心、大膽地養多一些牛馬,不必擔心到時賣不出去,賣不到一個好價錢!
反正,像戰馬、耕牛這些,呂布也有很大的需求。
呂布需要大量的戰馬組建騎兵,與天下其他諸侯交戰之時以騎兵之利,增加勝率;而耕牛,則讓治下的老百姓耕種田地的時候方便一些,讓他們能夠多種一些田地,增加收成。
這樣,依靠販賣瓊漿玉液與雪鹽兩物而不缺錢的呂布,就可以向他們購買大把大把的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就可以招募多一些兵馬了。
到時,兵多將廣、糧食充沛,同樣對呂布征戰天下有巨大的好處。
在呂布一系列的利民福利之下,這些高句麗人哪還有異議,如溫郡之中的三韓人一樣,個個把呂布敬若神明。
同時,他們個個穿漢服,學習簡單的漢語交流,學習漢人的生活習慣,遵守呂布釋出的漢律,朝著漢化之路前進,從此做一個漢人。
這讓呂布很是滿意,覺得‘孺子’可教也!
不枉費呂布為投降的高句麗人利於種種利民福利收買他們的人心,然後,讓他們沒有怨言地接受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