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揹負雙手,落日的餘暉撒在其身上,而其若無知覺,向身旁的小師弟分享著瑣碎之事 “蘇辰,均湖大陸盛行修仙體系,修仙主修三魂七魄。”
“那大哥哥,為什麼叫修仙呢?”
“修仙修仙,所謂修仙不就是寄託修仙者不甘百年亦或千年化為黃土的下場,欲擺脫歲月枷鎖,如仙人般無拘無束,長生不老。”
“那具體怎麼修仙呢?”
“經過一代又一代先賢不斷挖掘人體奧秘,最終以人體上中下三丹田為基礎,創造出修仙體系。”
“修仙體系目前共有化仙境,仙形境,仙海境,仙源境,仙輪境,仙域境,仙坤境七個境界。前三個境界為基礎,修仙者比拼的是各自的仙力多寡,後四個境界比拼的不僅僅是仙力,還有道行。每個大境界又分初期,後期兩小鏡,小鏡之間差距大小因人而異。”
“每境又分初後兩期,那豈不是等於14期,這得修行多長時間?”,蘇辰扳著自己的手指數了數,嘴裡嘟喃道,想來是覺得修仙很辛苦吧。
劉一併未在意蘇辰的話語,他明白“仙路慢慢,仙途坎坷,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本心,何以成就本源,更不用說大道了。”
劉一目光深邃,如幽幽古潭般深不見底,繼續說道:“化仙境修成與否取決於是否形成仙識,何為仙識?仙識乃修仙者融精氣神於仙氣形成的新物質。”
“此物質乃修仙者的根本,也是修仙者與凡人的一道巨大分水嶺。此嶺一過,修仙者腦海會不由浮現少年時代經歷的種種,有美好的回憶,也有痛苦不堪的往事。”
“冥冥之中修仙者收穫一番感悟修行無疑在紅塵苦海中爭渡,苦海無涯,似乎唯有斷絕凡塵,去掉執念,方可抵達彼岸。”
談到此處,劉一聲音刻意的提高了,顯然修仙首個重點於此。受劉一的影響,蘇辰挺直了腰桿,支楞起兩隻小耳朵,認真仔細地聽著。
“ 蘇辰,我希望你不必受困於此,踏入修仙,便是逆天逆命之路,即逆了命,反了天,何須在意這冥冥之感,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爭渡,爭渡,吾以凡塵化船,執念化帆,吾道化槳,有何不可,苦海雖無涯,我道亦無涯。”
蘇辰一開始聽罷,只覺得一股霸氣凌人之勢撲面而來,一時間感覺身旁的大哥哥高大威猛許多,不再如之前那般平易近人。但這股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之後其細細品味大哥哥的話,越想越覺得在理。
劉一繼續侃侃而談: “很多修仙者急於就成,急功近利,早早突破化仙境邁入仙形境,其實這是得不償失之舉。”
“正如古語所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高樓有多高取決於地基有多穩,化仙境甚至可以影響你能否登峰造極,況且這一境遠非形個仙識那麼簡單。”
“就拿剛剛我與魔影交手為例,我兩任一法術都是靠仙力施展,而非仙氣。而仙力的源泉來自天地仙氣,一般修仙者體內上丹田的仙識能夠一比一的將天地仙氣化為仙力。”
講到這裡劉一略微停頓了一下,嘴角漾蕩起微笑,微微低頭,包含鼓勵的雙眼看著蘇辰。
蘇辰迎著大哥哥的眼睛,脫口而出:“劉一哥哥 ,為何是一比一?我們能不能做到一比二,這樣同境界下豈不是有兩倍戰力?”
劉一聽罷哈哈大笑,並沒有第一時間給出答案,反而又提出奇怪的問題。
“天地仙氣乃無形無色,飄忽不定,而仙力於體外所化形物色彩斑斕,可視可查,這又是為何?”
“蘇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靜待片刻之後,劉一抬頭看了看天空,黑色從遠處慢慢向齊天峰處吞沒而來,所以並未多等時間,便自問自答了。
“其實,這些問題多思考,很容易明白所以然。修仙者的上丹田一般只能承受一比一的仙力,不然會壓垮丹田,妖修可能就不是一比一。”
“辦法自然是有的,有些丹田秘法,可以做到承受更多的仙力(但效果都不太顯著,遠達不到一比二),且弊端很大,故很少人修行丹田秘法。不過似乎還有陣法一道可以做到一比二轉化,但掌握之人少之又少。”
“至於仙力的不同,緣自仙識的變異,修仙者初成的仙識一般為無定形無色的,但隨著各自修行軌跡,所修法術,人生經歷的不同,相應的仙識發生變化,如魔化成魔識變得濃煙滾滾,怨念纏繞;如佛化成佛識,變得通透空靈,佛光四溢……相應的仙力自然也發生變化。”
“談及仙識的變異,不得不說上古念識。‘念’即所思所想,其蘊意似乎很通俗易通,但卻令人難以琢磨與領悟。懷有念識者簡直是言出法隨,所念之物,所想之舉都信手拈來,故號稱同境下無敵,無人能遮其櫻,令人聞風喪膽,所幸的是千年不出其一,且破鏡時要遭到天地法則的排斥與阻撓。蘇辰,化仙境就簡單談這些啦!”
蘇辰還幻想著自己擁有念識時無所不能的場景,陶醉其中,並未在意劉一的後面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