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內線?
內線就是指高位,也就是離籃筐比較近的那些位置。一般來講,中鋒和大前鋒都算內線。
與內線相對應的是外線。小前鋒、分衛、控衛,一般來說都是外線。
外線的球員,場均20分以上,就可以達到明星的門檻了。但內線球員光看得分還不夠,籃板也是硬標準。能夠掌控籃板球的人,才能掌控比賽!
也正因為內線球員可以搶到大量籃板,所以在傳統籃球的觀念裡,一個好內線的作用遠遠大於一個好外線。
投不準沒關係,只要能搶回來,就可以再投。每多一個籃板,球隊就會多一次進攻機會!
那些有統治力的內線,都有場均20+10的表現,即場均20分以上,籃板10個以上!
九十年代,中鋒位置的強力內線有四大中鋒等人,大前鋒位置則有卡爾·馬龍、查爾斯·巴克利等人,個個都是20+10的狂魔。
拉里·約翰遜也曾是20+10俱樂部中的一員,此外,他還是1991年的狀元秀!
什麼是狀元秀?
每一年,擁有第一順位選秀權的球隊,選中的第一個球員,就是狀元秀!
比如今年鄧肯就是欽定的狀元秀,馬刺隊只要不是白痴,百分之百會選他。
大鯊魚奧尼爾也是狀元秀,1992年被魔術隊欽點!
未來,小皇帝詹姆斯也會是狀元秀!
四大中鋒,全是狀元秀!
可以說,每一個狀元秀都是天命之子,也是那一年進入聯盟的新人中,最有實力和潛力的一位!
例如03年狀元秀詹姆斯,年僅18歲進入聯盟,身體還沒發育好呢,就可以場均轟下20分了。第二年,他場均27分,第三年,場均31分!
和真正的天命之子一比,第二年僅能轟下場均17分的凱文·加內特,簡直弱爆了!
拉里·約翰遜貴為狀元秀,也是天命之子,雖然個子矮,但身體強壯,人人都說他是下一個巴克利,在大前鋒的位置上罕有敵手!
1991年,拉里·約翰遜剛剛進入聯盟,匡威公司就高價簽下他,並推出了他的第一雙冠名球鞋。
球鞋廣告中,體壯如牛的拉里·約翰遜穿著裙子、頂著假髮、戴著花鏡、露著板牙,以一位大媽的形象出現,然後這位大媽飛天遁地,無所不能,讓眾人驚歎。
廣告的最後一刻,“大媽”爆力扣籃,廣告語也隨之出現:這是我的新匡威,又輕又靈便,我奶奶穿上這鞋都能搞定你!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廣告,但對於拉里·約翰遜來說卻是一個悲劇。因為從此之後,他的綽號便是——大媽!
“大媽”的新秀賽季,只能轟下19.2分+11個籃板,第二年才邁進場均20分的大關。比起四大中鋒,他稍稍差了一點,但放眼全聯盟,也是一等一的內線。
不過,大媽是個爆脾氣,92年黃蜂隊得到了超級中鋒莫寧,此人也是個20+10的狂魔,同時也是爆脾氣。兩個爆脾氣聚在一起,互相看不順眼,於是悲劇就發生了——他們打了起來!
黃蜂隊對於自家兩大明星互掐的事情非常憤怒,一怒之下就把兩人都賣了!
莫寧去了熱火,拉里·約翰遜去了尼克斯。後來尼克斯和熱火經常打架,也有兩人的恩怨在裡面。
相比交易到熱火的莫寧,爛泥的大媽有些悲劇。尼克斯已經有了超級巨星尤因,大前位置上也有籃板狂魔奧克利,他只能打不太熟悉的小前鋒位置,去年的表現很一般。一個內線去打外線,還沒有出手機會,資料能好看就怪了。
但是,布萊恩·科朗格洛不曾忘記,這傢伙其實是個擁有場均20分實力的恐怖內線!
布萊恩·科朗格洛也知道,大媽最大的問題就是爆脾氣,但基德又何嘗是省油的燈?
當初小牛隊甩賣基德,就是因為他在球隊更衣室裡和隊友打架,據說打架原因是和隊友爭搶一個妓(和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