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安排?”
“您想,關抒既然早就知曉那六個侍衛的底細,那麼他縱然知道我冷秋河身懷武藝,也不敢如此放心的讓他們六人一路‘護送’啊。”
太子點點頭,“這倒不假。”
“沿途大概早已佈滿關抒的耳目,只是我們都沒有發現罷了。我想,他們一定有人在暗中保護著我們,也許早已暗中解決掉了幾撥人,如果時機恰當的話,他們有可能與我們會合。”
太子立時覺得先前那種狼狽的感覺減弱了不少,但又一想日前那場搏殺,心中不禁一顫,道:“錦衣衛固然全部都是高手。但卻少有絕頂高手。少敏,如果下次多派幾個像‘趙先生’,甚至更硬的角色前來,總是關抒援兵全到,也將會十分麻煩啊。”
“唉,”冷秋河嘆了口氣,“殿下所慮極是,他們一定籠絡了不少武林中的好手。而且,他們定然也培養了不少自己的心腹力量。如果他們出動高手的話,的卻比較棘手。”
太子默然,秋河無語。
還是冷秋河最先打破沉默,“也許我們可以藉助江湖力量。”
“江湖力量?如何藉助?”
“江湖中人大多自命清高,不屑與官府來往,但這些都是歷朝歷代朝廷黑暗、官府腐敗以及朝廷對武林的打壓所造成的。”冷秋河嘆息道,“其實朝廷和武林可以以一種更合理更融洽的方式共存,本朝就是因為開國初期對武林人士過於苛刻,才會導致他們一直存在一些對朝廷的牴觸心理。”
“存武於民,畢竟不是一件好事,”太子道,“那樣一來勢必會給一些亂臣賊子可借之力……”
“但如果懲治過劇的話,就可能讓朝廷在為難之際無可借之力。幸而,成祖立國,放寬了對武林的禁制,後來才會有像現在這樣的武林盟主秦破天率眾抵禦韃鞡。”
太子不語。
冷秋河接著道:“其實民風尚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民風尚武,一個國家,在多事之秋才會有可徵之兵,也才會有更多的能征慣戰之將。譬如說漢唐,可以說是從未對武林中事進行干預,果是才會長治久安。再如趙宋,禁武尚文,結果呢,倒是民間沒有什麼大亂子,但是對於鄰國戰事卻是一敗再敗,在外事交際上也是軟弱無能,長期為關外蠻夷所欺掠。再說前代蒙元,雖說是化外蠻夷,但不得不說的是,他們民風確實彪悍,向西鐵蹄一直踐踏到紅毛邦的腹地,向東更是一舉消滅宋、夏、大理、金諸國。只是後來立國之後將境內之民分成幾色,對中原武林大加打壓和分化。這才引起一眾豪傑之士奮起反元,萬仞大廈,頃刻毀亡。”
太子點點頭:“少敏之言也不無道理。只是眼下……”
“殿下不必多慮,現今江湖也不缺忠義之輩。何況,歷代以來,江湖草莽即使與官府不和,但大多還是有愛國之心的。雖說一些江湖敗類已投叛賊帳下,欲危害大明社稷。一旦此事讓江湖正義之士知曉,他們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但他們畢竟是局外之人,況且力量分散,大概也無濟於事。”太子顧慮道。
“殿下此言差矣。江湖雖然是魚龍混雜,但卻奉行‘義字當先’。今日之事已經是非同小可,相信武林元老定會大力扶助。畢竟,這次的反亂,已經不再單純是朝廷內部的事情了。”
“你是說……”
冷秋河略帶憂慮的解釋道:“首先,這件事已將牽涉到中原武林,所以中原武林已經不能置身事外,坐視不理。再次,那就是,很有可能,這件事也牽涉到韃鞡一族。我懷疑,這次反亂之人就是已經與韃鞡私通好了,才會如此明目張膽的對殿下行刺。”
太子眉毛一挑,右手撫著下巴道:“如此一來,少敏推測屬實的話,他們下一步就會有大動作了。”
“不錯,是會有大動作,而且這次的動作會非常之大!據我推測,他們既有能做了兩手準備:其一,便是韃鞡派出高手協助那人在大明活動,重點可能就是對您的不利之舉;其二,則是極有可能在短期裡與邊關發動一場戰爭,這樣既可分散朝廷注意力,使得他們行刺的奸計得逞,或是趁朝中力量偏重於外之時,裡應外合,使十年前之時重演。但是我覺得此次韃鞡會著重建立傀儡政權,而非直接予以滅國,一則沒有這個能力,二則可以爭取大量歲貢,徹底使大明國力消弱。”
“哼,算盤倒是不錯!”太子怒道。
“還有一點,恐怕是那幕後之人也沒有想到的。他也許只想利用韃鞡,一旦事情成功,立即翻臉不認人,關起門來,任那蠻夷叫囂。但是他所沒想到的是,他很可能被韃鞡人利用。您看,只要到時,韃鞡只是屯兵境上,造成一種大戰將起的假象。朝內之人勢必會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必然會有大的動作,而此時,韃鞡按兵不動,讓我朝大費周章的平定反叛,然後趁我們在處理亂攤子時強行進攻,一氣挫敗大明軍隊。到時,我方剛應對了朝內動盪,大氣還未喘過來,勢必再難以應對新一輪更猛烈的進攻。”
“這可如何是好?”
“這就要看我們倆了。只消我二人牽制住雙方注意力,讓皇上那邊有足夠的時間準備。然後我們再迅速還朝,將那幕後之人揪出。韃鞡那邊也就必須得改變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