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天地雷震卦位。
中部第九山脈。
女幾山。
女幾山是山海天地中部第九座山脈第一座大山,山上有很多黑色染料的涅石,杻樹和橿樹,山菊和㭉草遍地開花,虎豹到處棲息。
在大山的中心低窪處,有一條凹進的山澗蜿蜒流出,一路延綿東流長江,這條水叫‘洛水’,水中有很多煉製丹藥的雄黃石。
女幾山東北三百里有座大山,名‘岷山’,富藏金礦玉石,珉石,梅樹和棠樹隨處零散,大象和犀牛迂迴遐逛。
這裡還有山海天地最強的地獸級生物‘陸地夔牛’,以及小天獸‘白翰’和‘赤鷩鳥’,這兩種小天獸猛禽多被遠在長江下游,洞庭湖中一個修仙門派‘玄陽宗’馴服為門宗坐騎。
自‘女幾山’起東北落‘賈超山’,這一條中部第九山脈總共十六座大山,沿途三千五百里,居住在這裡的山民部落供奉的‘熊山’山神,十六座大山中最雄偉的一座。
先祭谷酒,再殺豬牛羊三畜,用碧玉掛其身上裝飾,祈禱消除災難的儀式上,山民高舉圖文盾牌,敲擊起舞,祈禱降臨福祥時,一色整潔的獸皮衣,手捧美玉,翩翩起舞。
未及‘華夏時代’,尚處‘山海紀年’中,信仰是存活在山海天地每一種靈長物種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凌駕於生命之上。
山脈居民異類於修仙一族,不供養四方神邸,他們是存在這片大陸上最低賤的種族,對大自然星辰紀變,以及陸原海洋種種物質生物,其影響到族群生存的時候,皆預設為是山神態度,信仰不夠忠誠而得到懲戒。
祭祀可以連續幾天,甚至洪澇旱災,餓盡肉身,寧願虔誠跪至死,是融入身體的一部分,與生俱來的烙印,優越於所有,更凌駕於生命。
這片山海大陸沒有九州,更無國界,沒有統一的律法,統一的貨幣和丈量制度。
寄居在每一條山脈的山民們,世傳無數代後漸漸自育有獨特的山風文化,依山伴水,採桑狩獵,繁衍生息。
族群的勞作修養,但凡瑣事取決於山神的隨從,部落資格最老的酋長態度,世代相傳,絕對嚴禁抗拒,和外界通婚,不得允許未請示過神明的任何活動。
另一面,修仙世界高等的文明中,以八卦相位界限,將這片山海天地分割為八個地理陣位,即:
’天乾’,‘地坤’,‘風巽’,‘澤兌’,‘雷震’,‘山艮’,‘水坎’,‘火離’。
八個地像卦位以黃河南流某一箇中心點將這片天地分割成八個屬性位置,以達到類別歸屬,安落四方神邸,各自虔心養奉。
修仙界自上古時期,‘崑崙南虛,從極之淵’最後一戰罷,結束魔仙兩界百餘年紛擾,統領了這片天地至今,修仙界是最高等文明的存在。
在這片大陸上的第二階梯,代替靈長生物的人類是生活在各山脈的猛獸蟲蛇,以及東海岸,各孤島猛禽。
依照太古遺失玄籍《山海經》所載;飛禽走獸按其慧根和天造神力各異,委於不同級別從高至低:‘天,地,玄,黃。’類別。
這其中‘天’和‘地’獸類猛禽,甚有些面,足以撼搖修仙世界,有過之而無不及。
生活在最階層,同樣為這片天地供奉著一份生息炙熱的是勢單力薄,但繁衍能力超強的各山民部落,被歸類為野等人,蠻民一族。
未及山海紀年進入華夏時代,平原獸禽活躍橫行,威脅勞作,又及水域疏通受阻,氣候莫測,洪澇讓人類生存艱難。
人類便學會依山而棲,劃分領地,鑄建各自文化,發源宗廟,裝扮鬼神先明。
他們視高山峻嶺為領地財富,拓荒高居,繁衍生息,這片天地裡每一條山脈都有人類足跡,每個足跡的部落都創造出自有文化和族規,守護神邸。
山海天地西南雷震卦位,南部第一山脈,西起‘招搖山’,東落‘箕尾山’共計十座高山,二千九百餘里,供奉著山神長著鳥身體龍的腦袋,端坐於茅草編席上,祭祀用牧畜,璋玉以及野稻米。
山海天地南面第二山脈,坐落於山艮卦位,西起‘櫃山’東落‘漆吳山’總計十七座大山七千二百里,供奉著龍身鳥頭的形象山神。野粳米,牧畜和玉石祭祀完畢就會被埋進土裡。
南面第三座山脈,西起天虞山,東落南禺山共十四座大山六千五百三十里,生活在這一條山脈的族群,得益於其中一座大山上一個修仙宮殿的存在,諸受庇護。
這裡的山民供奉的是一座仙姿玉貌的人類模樣,修仙一族,精靈族的宮殿秘藏在山脈某一座大山中。
尋求生存的人類視高山峻嶺為生存領土,時常因越境砍伐,資源問題引發糾紛,在散落於各個山頭充當一族的部落們,受牽制于山艮卦位,中部第八山脈‘景山’平原腳下,背靠少室山,南眺雷澤,伊水河岸,西望中部第十山脈,這裡有座人類的都城,它叫;‘小崑崙城’。
‘小崑崙城’是‘都城崑崙’於百年前扶持起來,用於制衡人類先民和編制各部落山民的新世紀力量。
崑崙山授與了小崑崙城各項先進的生活應用技術,織坊,醫療,熔鑄,建築等,使得這一支後起之秀在人類的世界裡日益越發出類拔萃,鍾靈毓秀。
小崑崙城有著一支核心打擊力量的紅袍軍團,這是一隻肩扛鐵鑌劍,背披紅袍行駛著人類都城頒發正義的先鋒部隊。
平定山海天地各山脈起義,以及平蕩超出小崑崙城授予合法組織的山賊強盜們。
這一波山賊懶散成風,野蠻橫行,不以高山群居農耕養殖,到處獵奪廝殺同類,每每趁著月黑風高時襲擊同僚,搶奪糧食資源,無視小崑崙城的權威和律法。
此外,關於眾修仙一族所在,分佈於山海天地各角落;
西北部澤兌卦位高原,澤兌西部第三山脈,以‘崇吾山’為首,橫跨黃河,‘搏獸山,不周山,峚山鐘山等後到達樂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