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商量了一番,便決定先把廠房建起來,然後小批次生產,順便派人再去周邊看看,能不能再收些黃豆之類的原材料回來。
然後就是跟村裡鄉親和周邊鄉親再溝通一下,讓他們多種黃豆番薯土豆辣椒之類的作物。
為了讓鄉親們放心,秦子衿想了個主意,找各村的村長里正,願意跟秦家合作的,由村長里正作保先簽上契約,這樣鄉親就不用擔心種出來的東西秦家到時候不收了。
到了下半年豐收的季節,他們就不用擔心原材料的事情了。
秦家人都是說幹就幹的性子,跟秦子衿一商量好,秦盛兩兄弟就開始忙活了起來,一人負責張羅著建廠房,一人便負責跑周邊村裡籤契約。
秦學東跟秦強東這倆半大的孩子也沒閒著,開始跟著各自的父親東奔西跑,倒是也越來越能幹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怎麼識字,家裡還有一群小蘿蔔頭也是一樣,秦家人各個都忙,也沒人給他們啟蒙教導,就整日裡湊在一起玩兒泥巴,秦子衿便想著,等新宅建好,一定要請個先生回來了。
日子就這樣緊趕慢趕的過著,到了三月下旬,新宅總算是落成了。
這搬新家更是講究了,不但要挑上個黃道吉日,還得辦上樑酒,擺上宴席,請上親朋好友到新家暖宅。
大爺爺幫忙翻了老黃曆,四月沒什麼好日子,也就三月二十八的日子不錯,就是日子有些趕,也就竣工一兩天的功夫。
好在羅叔和鎮上的護衛都幫著張羅,即便時間緊迫,也都準備的非常體面。
這天大清山下的清河邊上,可算是難得一見的熱鬧,鞭炮聲聲一早開始就沒有斷過。
村裡人自是不用說,大部分都來了,便是鎮上和縣城多少有點交情的,也都來了不少。
對於秦子衿這新宅,村裡人沒少過去溜達,到還好。
然而鎮上和縣城的基本上第一次過來,在到了特意修葺過的清河邊的時候,就忍不住驚歎。
待到了新宅,更是忍不住驚歎連連,入眼便是別緻的三層小樓,二樓跟三樓皆是富有層次感的露天看臺,看臺上清山綠水的景緻皆入眼底。
穿過三層小樓往裡才是前院,前院中間是一個不大的魚塘,中間一座裝飾假山,池塘裡養著各色錦鯉。
此時的魚塘周邊已經擺滿了桌椅,相熟的村民便各位圍上一桌有說有笑。
正院兩邊的迴廊也是人來人往,有忙著張羅的鄉親,也有前來暖宅的客人。
穿過前院的圓拱門,便稍顯安靜了許多,左邊是大廚房,右邊是一排廂房,廂房旁邊一道小門,通往宅子旁邊的大廠房,正前方是一棟兩層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