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免費章,以幾個段子的形式解釋一下設定。
又被很多人指責武將投靠主角以後,被刻意弱化的問題(洗白弱三分)。
幾乎每天作者都要被指責刻意平衡,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作者在碼字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基本邏輯自洽】,而不是【平衡】。
下面講兩個小段子。
一、為什麼武將投靠主角以後,能力下降?
劉備是A公司的老闆,有10個員工,委託關羽、張飛管理,平均每個員工產出10,那麼總產出是100。
這個時候王猛(諸葛亮級別)來了,他有管理能力,劉備讓他當CEO,管理10個員工,平均每個員工產出20,總產出變成200。
【路人】:王猛真猛,為劉備貢獻了200,新增貢獻100!
主角是B公司的老闆,有50個員工,因為從事多國貿易(多線作戰),所以採取部門制(軍團制),分別由10個部長管理。
劉備在與主角的競爭中,破產了。王猛因為在劉備的企業表現良好,被主角挖過來,並被主角任命為一個部長(其他九個部長能力和他差不多),管理5個員工,平均每個員工產出20,總產出100,新增產出50。
路人:王猛怎麼變弱了,只為主角貢獻了100,新增產出50!作者在弱化王猛,洗白弱三份!
二、為什麼武將投靠主角以後,劇情減少?
河北之戰。
主角:趙雲,這一戰到你表現了,去扛住關羽和張飛。
趙雲:子龍去也。
主角:薛仁貴,你去幫一下趙雲,亮一亮相。
薛仁貴:是。
衛青:主公,我呢?
曹操:我呢?
樂毅:我呢?
貞德:我呢?
……
北軍四虎:我呢?
大家看到了,主角的武將太多,4000字一章,主要描寫的最多隻能12個人,每個人都要有精彩表現,會造成【主次不明】,反而是寫作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的表現。
合肥之戰。
主角:張遼,這座城好像就你最能打,你去吧。
張遼:……
主角:表現好點,搶到女將送你當老婆。
張遼:……
合肥之戰張遼的表現會更加耀眼,是因為合肥的武將少,張遼一枝獨秀。
因此,只有【特定的情況】下,作者才會專門描寫某個武將,才能在猛將如雲的主角陣營脫穎而出。
最為詬病的是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