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盈的二十個點,談的有些奇怪。”
面對高牧的問詢,肖總也是一臉的鬱悶。
“說來聽聽?”
“其實老闆交代下來任務後,我們先接觸的是科盈的李二公子,前前後後我個人都和他見過兩次面。但是很奇怪,他對轉讓手中企鵝股份的事情,既不贊同也不反對,就是不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不鬱悶麼,李家二公子長期在香港,又早早的獨立創業,他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按理應該是更好溝通的物件。
結果,完全相反,雲山霧裡的不表態,讓肖總也是一腦門的霧水。
“你們有沒有想過找他手下,或者是身邊的人打探一下原因?”
這種事情想要破局,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他身邊的人,再衷心也不可能打探不到訊息,更可能人家本就等著你去打聽。
“找過這方面的關係,似乎是對我們華夏發展的能力和資質有疑慮。”
高牧說的,只要是肯動腦筋的人都會想的到,而肖總恰好就是一個肯動腦筋的人。
為了儘可能的摸準李家二公子的心思,他不但找了對方公司的人,甚至還花了一點錢,一度接觸了科盈總裁辦的一位助理。
只不過得到的訊息好像作用也不大,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只是委婉的告訴肖總,華夏發展的水準可能不夠。
看不起他們,還是擔心華夏發展的資金能力?
輕視他們,似乎可能性不大,李家的二代,格局不至於這麼小。
何況李家老二因為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超越老大成為家族產業的繼承者,所以早早的就獨立出來,自己一個人做事業了。
李家最有名的一句口號就是他們只是生意人,既然是純粹的生意人,就不可能會對送上門的生意挑三揀四。
何況,他們的報價和給IDG的一樣,也是翻倍的二百二十萬美金,這麼豐潤的一筆收益沒理由沒想法。
當然,以對方目前的反應來說,沒有直接的回絕就說明是有希望的,換個角度說著其實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或許真的是在擔憂華夏發展的資金能力,畢竟這家連名字都沒有改,實行了私有化退市的公司,名聲確實可憂。
李家二公子有這樣的猶豫,也算是正常。
只是這個局不能就這麼僵硬著,高牧看了看身邊這個一臉謹慎,做事更謹慎,但明顯缺乏魄力的肖總,深以為這個破局的重任,他恐怕是挑不起來的。
香港,他能用的人也有數,劉雄倒是有能力,但這件事情高牧卻不想他插手。
柳如絲有一定的能力,也能讓她放心,但是身份職務有些尷尬,所以也不是合適的人選。
人手不足,鞭長莫及啊!
鞭長,不對,不能這麼說,他的鞭其實還是能及的。
別人不行,他自己出馬不就得了,本身就是要去香港和IDG籤合同,完全可以提前去到香港,說不定在週一和IDG簽署合同之前,能把科盈的也拿下。
好事成雙,一門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