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芙雅,你有何事要說只管說吧。”梁王輕咳一聲,語氣和善地道。
謝芙雅抿抿唇、面上露出猶豫之色,抓著帕子的手也不自覺地開始絞著帕子,眼神還往兩位門客那兒飄了飄。
梁王把謝芙雅的糾結之色看在眼中,便道:“張、陳兩位先生皆是本王可信重之人,你但說無妨。”
謝芙雅深吸一口氣,像是作出重大決定般直視梁王的銳利的雙眼道:“我與那刺客對過話,他負傷跑到泉旁求救,說自己是太子舅舅派來刺殺您的刺客,想讓我幫他藏匿、以躲過王府侍衛的抓捕。”
謝芙雅此言一出,梁王身形一僵,臉皮慈和的笑容漸漸消失,禪房裡靜默了良久。
**
另一邊,安陽公主坐在謝芙晴休息的禪房裡,鳳眸冷冷地注視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侯府婆子胡氏。
謝芙晴站在一旁撫著隆起不明顯的腹部,不解地問道:“孃親,為何不能將此事告訴羅家人?還有太子舅舅那裡,我們應當……”
“閉嘴!”安陽公主眸光一轉,凌厲地瞪向長女,“你若還想平安生下肚子裡的孩子、還想保住定安侯府滿門老幼的性命,就把今天在寺裡看到、聽到的事兒都爛在肚子裡!而這個僕婦,若是管不牢自己的嘴、想當她定安侯府的忠僕,玉兒和採桑倒是能在黃泉路上等一等她!”
胡婆子嚇得差點兒失了禁!從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又死了兩個下人後,她一下子就蔫兒了,恨自己為什麼向羅三太太主動請命來照顧大奶奶!皇家秘辛這種事自然知道得越少越好,甚至不知道才是福!哪成想她今兒一遭兒就知道件大的——太子派刺客刺殺梁王!
胡婆子額頭咚的砸在地上,嘴裡舌頭有點兒不太聽使喚地慌張發誓,“奴婢……奴婢瘸……絕對不會把今兒在鍾安寺裡發生的事兒跟任何人說!請公主相信奴婢!請公主、大奶奶救救奴婢,奴婢不想死啊!”
謝芙晴聽了安陽公主所說,不禁開始有些擔心,“竟……竟這般嚴重嗎?”
“芙晴,今天你暫且不要回定安侯府了,隨我回駙馬府去暫住幾日。”安陽公主不放心地道。
“孃親,這……”謝芙晴有些猶豫。
前兩日,婆婆羅三太太含沙射影地在謝芙晴面前說了幾句。大概意思就是女人出嫁從夫,一切以丈夫為天、以夫家為重!怎麼可以吵架就回孃家、還讓兄弟當街給丈夫難堪?
因著最近關於成義伯府蔡二爺風言風語不斷,連帶著也議論到了謝芙雅和謝倬。想來羅三太太這話影射的就是妹妹謝芙雅不給丈夫和婆家顏面,若她上完香不回侯府、住回孃家,婆婆那邊怕是會不滿。
“怎麼了?”安陽公主見長女猶豫、糾結的樣子,皺眉道,“如果你今日回定安侯府,不論是太子那邊、還是梁王這邊,都會對羅家有所猜忌,無異於將火引入侯府!你住在駙馬府裡也比住在侯府裡安全!”
一聽到“安全”二字,胡婆子連忙也勸道:“大奶奶,公主殿下說得對!您暫且住在公主府上吧,奴婢在您身邊侍候著,會向太太解釋清楚的。”
胡婆子這話自然是在向安陽公主和謝芙晴賣好兒,表明自己從現在起就是大奶奶謝芙晴的人了!
謝芙晴又猶豫片刻,才微微點頭。
安陽公主皺眉,覺得大女兒嫁人後這幾年變化非常大。竟從一個清雅聰明的貴女變成了內宅無主見、對婆婆、丈夫唯喏的女子!今日謝芙晴的所作所為很多處令她這個當孃親的失望,現在竟還不如個僕婦通透了!
這時,禪房門被輕輕叩響,
“娘,姐姐。”謝芙雅推門而入,“梁王舅舅說,我們可以出寺下山了。”
在梁王府侍衛的護送下,兩府女眷魚貫出寺,在山門下匆匆道別後登上自家馬車。
敏儀郡主趙青惠似乎受驚不小,小臉兒十分的蒼白。見到謝芙雅想上前說話,卻被嫂子王氏拉住,吩咐婢女將郡主扶上馬車。
回駙馬府的路上,謝芙雅想到梁王父子與門客聽到她說出“刺客是太子派來的”的話時臉色何其精彩,就忍不住彎起嘴角。
如果說一開始謝芙雅只是懷疑是梁王作局陷害太子,那麼在見到遇刺後的梁王、又在禪房裡與其交談後,她覺得自己的猜測十之七八是對的!數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子裡盤桓不去,努力壓制才能鎮定的面對梁王那些人!
與其等著被梁王懷疑、忌憚、算計除掉,不如主動出擊攪亂他們!橫豎今天遇到這件事都會惹來殺身禍,何不奮力一搏爭取條活路!
靠在馬車座椅的編席墊子上,謝芙雅微闔雙目、雙手在袖中緊握成拳!上一世窩囊的死在了內宅算計裡,這一世她便是死也要讓那些在外翻雲覆雨的男人們記得:曾有個謝氏小姑奶奶在他們這些男人布的奪嫡棋盤上橫行過兩步!
“奶奶,進城了。”如詩挑起車簾子往外看了一眼後輕聲道。
謝芙雅睜開眼睛、坐正身體。
今日出門,她沒與安陽公主同乘一輛馬車。因為天氣太熱,主子加上僕婢擠在一輛馬車裡實在是悶熱,駙馬府又不缺馬車,安陽公主便讓備了兩輛。
安陽公主讓謝芙晴上了她的馬車,讓侯府的車伕將馬車趕回侯府,順便稟報一聲羅大奶奶暫住駙馬府的事。
想到死在鍾安寺裡的玉兒和採桑嬤嬤,謝芙雅神情就是一黯。
“奶奶?”回程的路上如詩一直不敢打擾主子,現下見謝芙雅臉上的表情一變再變,忍不住問道,“今日在寺中……”
“如詩,不如我給你找個離京城遠一點兒的殷實人家嫁了吧?”謝芙雅突然道。
今天在鍾安寺裡,如詩的表現得非常好。遇事冷靜、出事亦不驚慌、事後也不多嘴問東問西,謝芙雅對其真是刮目相看了!也許是她上一世小看了如詩,也未曾給如詩表現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