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跟王翦繼續過招搏殺的為首刺客看自己一方的人馬越來越處於弱勢,重要的是他們要刺殺的物件依然完好無損。他心下一急,在閃神之間,被王翦橫掃一劍,他雖反應極快躲過被劍橫劈腦袋的險境,但一寸之遙的距離還是被王翦犀利的劍鋒掃落了蒙臉的黑布。
王翦在火光的照明下看著對方的面容,雖不認識,也是他現在要對付的敵人。然而,看著比自己年長一些的刺客,王翦英雄惜英雄之感油然而生。
雙方繼續糾纏打鬥,突然聽得有人大喊“援軍就要到了”。然後,成群結隊的馬蹄聲先聲奪人傳入眾人耳裡,在之後官道上從轉彎處出現數不清的火把。
為首的刺客知道今日定是事與願違的結局,一聲令下喊著“撤退”。極力避開王翦的攻擊,又在剎那之間掏出一把短劍以迅雷之勢向趙政所在地投射。
就在王翦分散注意力的檔口,那刺客率先飛身上馬急奔而去。而那把短劍確實是傷到了人,只不過不是傷到趙政,蒙恬為趙政擋下那一劍,因此,蒙恬被傷到了手臂,好在只是被短刀劃過,傷口雖深,但沒有大礙。
剩下的幾個部下聽到令下,在援軍到來之前步步後退,都伺機上馬而去。但最後只有幾個人成功脫逃,剩下幾個被秦軍射出的箭雨命中摔下馬。
因為援軍本來就在接應的路上,所以前去求援的人才會如此快帶來人馬。現場一片狼藉,趙政被安頓在旁坐著,前後重兵保護著。蒙武指揮著整理現場,安頓傷者。
趙政雙拳緊握,看著為他死傷的秦國將士,無人抱怨。看著他們臉上甘之如此的神情,他徹底明白了自己對秦國原來是如此重要。而他何德何能,如若自己不努力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王者,他如何對得起這些人。
“公子可有受傷?。”王翦仔細檢視周圍,確保再無隱患以後回到趙政跟前。
“我沒事。”趙政沉穩的回答,一夜之間他似乎又長大不少。面對生死關頭,原來死亡可以這麼近。
蒙武安排好一切後來找趙政:“公子,活捉的幾個刺客都自盡了,現下沒有活口可以證明是趙國所為。”
“是趙國沒錯。”趙政目不轉睛的盯著某一處,沒有任何表情的說到。
“公子難道認得他們?”蒙武吃驚的問。
“為首的那人是趙國統領大將軍,李牧。”
原來趙政看見了面巾脫落的那名刺客頭目。畢竟在趙國生活過十二年,雖然跟李牧沒有任何交集,但是長相他是認得的。李牧是趙王的重臣,對他信任到把整個趙國兵權都給了他管。
這些年趙國沒有與別國主動開過戰,就是有人來犯,也是李牧帶兵擊退。但李牧從不乘勝追擊,只守趙國河山,不奪他人寸土。因為有李牧在,近的幾乎不敢來犯,遠的更望而生畏。
讓趙政沒想到的是,李牧會以身犯險深入秦國親自試圖取自己性命。可見,自己哪怕再晚幾天離開趙國,怕是已經死在趙國了。
但李牧估計也沒想到自己身邊有個可以跟他匹敵的王翦在,以為親自出馬定萬無一失可以取走他的命。如今看來,如果今天沒有王翦,恐怕自己也是必死無疑。
蒙武聽到是李牧,大吃一驚:“李牧?他竟然親自出馬?”
蒙武沒有見過李牧,雖然過去秦國跟趙國有事沒事都打,但那時趙國軍權還沒有以李牧為首,所以戰場上沒有相遇過。這十年倒是在各國傳出不少李牧的事蹟,威名赫赫。今日有幸棋逢對手,蒙武預感,這李牧絕對可以成為趙國的頂樑柱,他日戰場相見,怕是伯仲難分。
蒙武越想越氣:“這趙王太小人,我秦國十年不犯他趙國,多次提出拿人拿地交換公子回秦,不想那趙王紋絲不動,就是不答應。這倒好,直接敞明瞭要取我公子性命,太可恨。那李牧更是可惡,有朝一日我定為公子報這取命之仇。”
“蒙將軍不必惱火,家國天下,各自考量,那李牧不過是為他的主人竭盡全力罷了,他何錯之有?奈何我命大,有你們為我捨身取義,讓他欲之不得。真要較量,他日戰場必有機會,只不過不是為我,而是為秦國,為整個天下。”
王翦,蒙武同在一旁聽著趙政一番言語,內心卻是不約而同的被深深折服。王翦雖比蒙武更早接觸趙政,但每次趙政所散發的驚人魄力還是如重鼎一樣撞擊他的心臟。
“公子所言極是。是蒙武小人之心啦。”
“蒙將軍言重了,趙政感激將軍一心為我著想的重義。”他起身抱拳朝蒙武一拜,不等蒙武反應,他直起身子左手背腰,右手靠腹,雙拳緊握,目光如炬定定的看著蒙武:“請將軍集結眾將士,我有話要說。”
蒙武領命而去,不多時,除了受傷過重計程車兵只能躺著之外。所有人主次分明,有規有矩排列整齊面朝趙政。
“眾位將士,今日救命之恩趙政畢生銘記。今無以回報,請各位受我一拜,他日,我必加倍奉還。”說完,衣襬隨風一掀,對著整齊的隊伍重重一跪。
在場的誰都知道,這是未來的秦王,不管他有沒有本事帶領未來的秦國,對他們來說都只能是唯命是從的王,只有他們跪他,不能他禮拜他們。
而今,堂堂未來秦國大王對著他計程車兵如此禮遇。他們還沒長大的未來秦王如此氣勢磅礴,如此鏗將擔當,秦國何愁不強?
就在趙政伏地一拜之際,眾將士齊膝下跪,幾百張口共同喊出“為秦國,為公子,死而後已。”震天的聲音穿透秦國山河,喚醒了黑夜裡沉睡的鳥獸。在它們共同的參與下,趙政已經成為了秦國名副其實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