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的風縉順著門縫看到風某漸行漸遠,沒有失了智闖進院中找他麻煩,才長舒了一口氣,轉身向著院中走去。
看著身旁的卵石小路,五顏六色爭相鬥豔的各種珍奇花卉,風縉莫名的有些不捨。畢竟在此處生長了十五年,從出生至今的點點滴滴他都記載腦海之中,回味無窮。
兒時他也有過不解,按世俗之言,他便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了,為何修行天賦如此之差,差到他時常懷疑人生。
連最普通資質最差的凡人都比他要強,這讓他如何是好?
他不是沒有想過棄武從文,可是文人儘管不需習武,但同樣也是需要修行的。
如今和古代的百年朝堂不同,當時少有修行之法門,天下之人皆不會修行。
按史書上所言,如今的築龍橋境武夫放在古時那已是縱橫一洲無敵的存在了,通神明的武夫,那簡直就是一個時代的巔峰。
莫說天下,就連五天大地也僅有寥寥數人。
但是如今眾生皆可修行,功法典籍隨處可見明文標價,隨便大一點的勢力都不只數卷,三堂兩朝中的四京以上的大臣甚至都有著萬卷藏書,文人再也不是以前的手無縛雞之力了。
人皇時代中,有一位經天緯地的大才將修行一分為二,分為了武夫與文人兩種,殊途同歸卻也是涇渭分明。
文人修行,不開八脈七百二十穴,不開氣宮與絳宮,只開靈宮,也只修靈宮。
沐天更之時也只沐靈宮一處,其後納元於靈宮,遂溯得本源,後與武夫境界一般無二。
聽起來文人修行比武夫好了太多,畢竟武夫開三宮八脈七百二十穴,那可是需要吃莫大苦頭的,所以拂塵路、築龍橋、通神明三境又別稱煉己,錘鍊己身。
而文人修行,直通神明,不煉己身,但最後卻是同樣可沐得天更長生不老。風縉也問過他的師傅,如此取巧之事,可事半功倍,簡直是捷徑,為什麼還有武夫的存在。
但他的師傅也只是微微一笑道:“天道迴圈,因果輪迴,取巧終非正道。少一分付出,便少一分收穫,這世間並沒有所謂的捷徑,更沒有無果的付出。
當今天下,任何身居高位的文人,都想要煉己而行,如果不是沒有辦法了,誰會在天道面前行此捷徑。”
風縉直到如今也是一知半解,不明其中利害,不過既然是師傅說的,那肯定不會害自己。
師傅對自己恩重如山,不論怎麼樣都不能令他老人家寒心,這就是風縉所想的,所以他哪怕十五年都未擴一宮一脈,依舊未言放棄。
修行一道,講究個規矩,可規矩到底是什麼?是規定,還是法門?擴脈衝穴到底需要什麼規矩呢,風縉搖了搖充滿問號的小腦袋,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卵石小路來到了他的居所,幾個老爺爺都在,師傅和下棋的老爺爺正在博弈,風縉瞬間被勾起來興趣。
今日如果看到夢老與師傅對弈,可謂是圓了他一個在心底無數次荒誕比較卻又不切實際的夢想。
最近幾年,隨著風縉對下棋的興趣越來越大,與這位下棋的老爺爺來往越來越多,棋藝也是突飛猛進。
不過棋藝愈發的高深,就愈發的感覺這個整日研究棋譜的老爺爺高深莫測。
這個名叫夢老的老爺爺終日要麼與自己為敵,左執黑右執白,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坐定苦思,要麼就是鑽研一些稀奇古怪的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