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一位叫埃舍爾的荷蘭板畫家,畫出了一種完全沒有重疊且沒有空隙的封閉圖。
大家給這種畫作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埃舍爾鑲嵌畫。
同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一位名為三浦公亮的教授,發明了一種可以將物件體積減少二十五倍,能量密度增加十四倍的摺疊技術,大家親切的取名為三浦摺疊。
今天這道題,就是將一副正反面由不同的愛舍爾鑲嵌畫組成的大版畫擷取其中一部分,然後用三浦摺疊的方法,把擷取出的內容給疊好,且將邊緣位置完全用白紙遮擋,在這種情況下,選手透過觀察這些經過三浦摺疊後的零碎畫面,去還原這些被擷取的一部分在原畫中的位置。
光聽規則似乎GET不到難點在哪裡。
那是因為還沒看到埃舍爾鑲嵌畫。
當畫板被推出後,無數觀眾只剩哀嚎聲一片。
這也算畫嘛?
這就是在電腦上先畫出一幅畫,然後複製黏貼幾十次,就成了所謂的鑲嵌畫?
沒錯,埃舍爾的鑲嵌畫給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如此。
但其實如果仔細看的話,其實每一格之間還是有略微細小的差異,比如畫面跟邊角的距離可能平移了幾毫米,或者邊角上有某個位置正反不一致。
節目組給出的考題就正面就是由這種畫面組成。
一副正反面有不同鑲嵌畫的畫板被分為八十一格,然後由現場的嘉賓隨意選擇出三格,再由工作人員按照三浦摺疊的方式摺疊好,並將兩邊影象顯示最多的位置用白紙封擋住。
然後選手開始透過摺疊後那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判斷出這些被選出的截圖,究竟在畫板中哪個位置。
……
“建議這道題目修改一下,改成遺失的大腦!”
“真不是我吹牛,別說三浦摺疊了,就是直接把截圖給我,讓我選出來到底是哪個位置的,我看著都能直接睡過去。”
“什麼燃燒大腦?你們這是想我燃燒生命!”
“看到這題目我就知道參加這個節目的人肯定跟我不太一樣。如果這題真能解出來,建議直接送到動物園,那都是國寶!”
“出這種題還敢弄個直播出來?坐等今天一道題解到明天早上八點!”
“重點還有踢館的!算了,這道題我覺得踢館的肯定放棄了!”
“哎,大家說踢館的會不會從頭到尾都不出現?畢竟第一題的難度已經是這樣了,你們難道認為之後的難度還會更小嗎?”
“還是那個國外的導師敢仗義執言,這節目弄出個踢館的就是搞笑!”
……
現場看不到彈幕的吐槽,所以兩個戰隊的導師還是將這道題的難點,一點點的指出來告訴了大家。
然後一位明星嘉賓隨機拿了一張沒有經過摺疊的圖,走到畫板前去尋找位置。
經過導師幾次指點,才終於找到正確的位置。
當然這也更讓觀眾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這特麼就根本不是人解的題!
隨後開始兩邊挑選隊員出戰。
在觀眾喝彩聲中,華夏隊率先選出了一位參賽選中,還是王宇飛的校友,同樣來自於華清大學的週一舟,而國際隊則是一位來自日島,且曾經在英特爾科技大獎賽上獲過獎的日島女生上島慧子參戰。
主持人適時的邀請了嘉賓中咖位最大的史蒂芬鼓勵了兩位參賽選手一句話。
緊張的比賽直播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