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二月末中國騰飛重組為中國騰飛集團,還不到五月份,各個實體便陸續回到騰飛系旗下。
只不過少了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從資產的成長性上來看似乎潛力不大,但真正懂行的人才知道,莊建業透過這一進一出,卻是把身上的肥肉盡數去掉,留下的都是精幹的腱子肉。
使得整個騰飛系更健康,也更強壯!
最典型的就是負債率,由之前的68.7%下降到現階段的42.6%。
沒辦法,房地產、大宗商品交易以及金融服務都是高槓杆、高負債業務,甚至為了一項看上去不錯的投資,需要加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高槓杆,一下子就推高了中國騰飛的負債率。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中國騰飛手裡的總資產絕大多數都是銀行或信貸機構眼裡的優良資產,因此十分原因原因把錢借給中國騰飛的投資機構操作。
因為就算賠光了他們也不怕,隨便一家飛機制造廠或航天製造廠就能把損失給彌補回來,尤其是一些將總部設在港島的外資銀行,不但給的優惠力度大,而且相應的政策也十分寬鬆。
這導致當時中國騰飛投資部門某些人禁不住誘惑,開始在這方面有了“暴走”的趨勢。
莊建業就在一次內部調查中發現,一位投資部門主管金融服務的領導居然在滙豐銀行和巴克萊銀行擁有超過2億美元的金融授信。
也就是說,只需這個領導的授信簽名,兩家銀行就會提供2億美元的貸款。
面對這種情況,莊建業不警惕都不行,所以剝離這類高負債、高槓杆的資產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就在計劃當中。
只不過單獨列出來未免有些太針對人,於是就把整個騰飛投資剝離、拆分、交給各大中字頭企業。
不過當時這麼做莊建業還是承受很大壓力的,畢竟很多實體企業可都是中國騰飛一手扶持起來的高階行業。
甚至像西南醫療這樣的企業,跟中國騰飛可謂是一奶同胞,都是從二十三分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如果資不抵債了,中國騰飛剝離幾個換些流動資金多數人也算理解,問題是現如今中國騰飛經營情況一切正常,還要剝離就難免會有人猜測。
好在莊建業的威信還在,能壓得住,這才讓諸多企業只是猜測,沒有跳起來對著幹。
但不理解卻是佔大多數。
實際上莊建業也是在賭,這一點莊建業不得不承認,賭的成分非常大,賭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產業鏈沒那麼容易因為簡單的股權變更而成為一盤散沙。
但其中的不確定性也有很多,萬一那家中字頭企業另闢蹊徑,能把自己的產業鏈融進去,那莊建業也是半點兒辦法也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剝離出去的企業與其他人融為一體。
還好,莊建業賭贏了,耗費20年完成的產業鏈佈局並沒有因此被打破,反而因為此事變得更加牢固。
當然了,面對外界,莊建業是不能這麼說的,而是不斷地推辭,硬是來了個三辭三讓,這才扭扭捏捏的接受了一堆的“爛攤子”,充分體現了其高尚的品質以及無畏的擔當,尤其是那扶危助困的高風亮節姿態,著實是讓各大中字頭企業的大佬們折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