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樸汴他們這隻千人隊,從之前默默無聞的地方軍,雜牌軍,一下就變成了相當於御林軍,王牌軍的待遇!
所以這也不怪那個御帳親軍的統領,看著樸汴的眼神是那樣的赤裸裸的羨慕嫉妒恨。
信使背後插著紅旗,也不知道他覺不覺得顯眼。
不過一會兒,就聽見那明黃的馬車裡,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
這是耶律洪基在發脾氣了。
“陛下。。。”
耶律洪基的馬車是很大的,在樸汴看來,相當於這個時代的房車。
畢竟九匹馬拉的馬車,那能不大?
樸汴看不到裡面,但是樸汴等人騎馬在外面,卻能聽到裡面的聲音。
“畢竟是叛亂,臣以為,為陛下的龍體計,御駕在中京城停留就好,然後立即召集上京城的御帳親軍,去達爾山剿匪!”
“蕭大人此乃老成謀國之策。。”
“。。。。”
樸汴幾人在外面聽著馬車內的嘻嘻哈哈半天,就能將事情聽了個七七八八。
這是遼國又發生叛亂了。
為什麼要說又?
那是因為,遼國,到了耶律洪基一朝,叛亂的次數已經很多了。
我們要知道,任何朝代,國家內經常發生叛亂,不管是農民起義還是什麼軍閥豪門叛亂或者土匪,只要出現這種事情,而且還是經常出現,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其實是出了問題的。
並且不僅是國家出了問題,皇帝也出了問題。
歷史上其實解釋得很明顯,為什麼遼國從耶律洪基開始,就走向了滅亡。
耶律洪基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築寺塔,勞民傷財,使社會矛盾激化,使遼國從他開始,由強盛轉向衰落。
其間被遼統治者壓迫的女真族開始興起,最終成為遼的掘墓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如果是一個帝王聽說自己的國家發生叛亂,估計有的會大怒,有的會害怕,有的會惶恐,但是對於耶律洪基來說,叛亂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
歷史上遼國有記載的最著名的兩次叛亂,都發生在耶律洪基當皇帝的時期,而遼國沒有記載的那些小的叛亂,更是很多都沒有記錄。
這也是為什麼,就連跟著耶律洪基來拍馬屁的官老爺們,隨口都能講出處理叛亂的計策,那麼輕易!
畢竟。。習慣了嘛。。。
“叫朕的義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