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只是兒時讀過幾年的私塾,肚子裡混了點墨水,下官遠比不上將軍,所以下官對將軍的報國之心敬佩的緊!”
馬屁陣陣。
樸汴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對自己的領導自然要練就一身的馬屁本事。
只是吳克自己也比樸汴好不了多少,他被樸汴這麼露骨的一拍,整個人臉都有些紅了。
古代拍馬屁,除了太監,基本上都是講究一個含蓄,講究一個似拍非拍,講究的是一個面子。
但是很少有人像樸汴這樣直接的。
有些突兀。
“咳。。樸把總找本將何事?”
雖然被樸汴拍得有些暈頭轉向,但是吳克還是快速回復了過來。
“下官知道將軍有心殺敵,但奈何總兵大人不允,不過雖然我們不能跟韃子打一場正面的交鋒,但是,小規模的偷襲,或許還是可以的。。”
樸汴話說得搖頭晃腦,不文不白的,不過吳克倒是明白了樸汴的意思。
“你,詳細說說!”
吳克可不相信,這個把總來找自己之前,沒有擬定好計劃!
“將軍!韃子入關,無非就是為了劫掠,不管是人口還是鐵器,或者是牲畜,他們必然會想帶回關外。但是不管韃子是否願意,哪怕他們有十萬騎兵,也會隨著他們劫掠的次數,而增加軍隊的負擔。”
“我們山東軍說是5萬大軍,但是真正能戰的,想必將軍你心裡有數!”
在古代,一隻軍隊說是幾萬大軍幾十萬大軍的,那是估數,或者說是瞎喊壯聲勢的。
就說吳澤清的山東軍,五萬大軍,人數確實是有這個數。
但是這五萬大軍可不全是五萬士兵,這裡面除了做飯的伙伕,搬運軍用物資而被徵用的民夫,其實滿打滿算,這山東軍真正計程車兵數量最多也不過三萬多人。
而韃子入關,說是十萬鐵騎,其實清軍真正的騎兵,樸汴估計最多不過一兩萬人,而更多的,應該是韃子聯合的蒙古騎兵和自己的包衣奴才。
對於人數,樸汴倒是沒懷疑過,畢竟年年都有清軍入關,這些明軍自然比自己要清楚得多。
但是十萬清軍鐵騎,和兩萬清軍+四萬蒙古騎兵+四萬韃子包衣奴才,這戰鬥力,明顯不是一個級別的!
“所以,正面我們可能實力不夠,但是如果大軍能拖住韃子的大部隊,那麼我們就可以去偷襲,韃子運送物資出關的部隊!”
韃子劫掠的步驟,其實這些年明朝也摸得很明白了。
當搶夠了一定數量之後,韃子就會派人運送物資出關,韃子畢竟知道是在敵國作戰,他們也不敢將物資全部集中起來,然後一次性大家全一起出關。
這樣做不是不行,畢竟明朝懦弱。
這樣做雖然會節省不少人力物力,但是這樣做的風險卻很高,萬一到時候但凡明朝有人提議,包圍這十萬根本走不快也跑不快的騎兵,那到時候他們這些韃子,要麼就是隻有放棄這次辛辛苦苦的收穫逃跑,要麼就是放棄騎兵的優勢,跟明軍硬拼。
得不償失。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事情肯定不會發生在明軍身上)
所以但凡清軍有個精明的統帥,就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保險也是最穩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