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歆不關心這些,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週六一大早,她吃完飯,跟爸媽打了個招呼,就叫了衛忠一起出門。
“你怎麼突然想起去古玩市場?”衛忠騎著他的腳踏車,後座陳怡歆抓著他的體恤下襬直呼讓他慢點騎。
“我聽二班宋柯說古玩城那邊郵票很火爆來著,我集了好多年的郵,就想看看能不能賣點錢什麼的。你也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到處都要用錢,如果能換錢的話我就換了。”
陳怡歆沒其他愛好,大小喜歡郵票,早些年衛忠爸爸還給她蒐集過不少,也就這兩年寄信的人少了,郵票也多是紀念性質的,陳怡歆基本不再花心思去搜集郵票。
拿郵票換錢是她之前就考慮過的,而且這錢來路光明正大,她只需要稍稍動點心思,就能解決家裡最緊要的經濟問題。拉上衛忠只是為了給自己找個“證人”而已。
古玩市場在城西南,從他們家過去騎車要四十多分鐘。兩人到了古玩城那裡,衛忠累得汗水把衣服都浸溼了。
陳怡歆買了兩瓶水,遞給衛忠後,兩人進了市場裡面。
古玩城很大,早先是一片舊式建築,後來毀了一半。現在毀掉的一半被清理出來做了個小廣場,那些擺攤的古董商人們就按照市場給劃分的位置,支了個小攤兒在地上,人坐著小馬紮,手邊就是裝古玩的箱子。
兩人不是衝著古玩來的,他們順著人流走了一截,到了一家“雜物店”門口。
雜物店不拘型別什麼都賣,也什麼都收。陳怡歆就是聽宋柯的介紹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的。
進去之後發現外表普普通通的小店其實有很寬敞的空間。兩邊靠牆的博古架上擺著各色瓷器陶器金銀器皿,中間是掌櫃的櫃檯,櫃檯後面有個類似百貨商場的貨架,上面用玻璃片隔出很多小格子,裡面放的多是小型的玉件,手串一類的居多。
掌櫃的正在算賬,兩個夥計都在招呼客人。抬頭看到陳怡歆跟衛忠進去,手裡還抱著一個書包,掌櫃的就笑嘻嘻的迎過來。
“兩位小同學這是想要過來看點什麼?”
“掌櫃的,我聽同學說你們這邊要收郵票?”
“嗯,收的,但是我們這裡只收珍品。普通的郵票我們不要,大多是愛好者們互相交流交換。”掌櫃並沒有因為他們年紀小就輕慢,還招呼他們去後面坐下說話。
待客的地方就在櫃檯後面隔出來的小房間裡,四張老式的木頭椅子對放,中間都有一個木頭的茶几。
衛忠很拘束,連手腳都不知道該怎麼放了,相較之下陳怡歆就大方多了,也不多說,把自己包裡的郵冊取出來放到掌櫃身邊的茶几上。
他們倆自帶了水,掌櫃也就沒給他們倒茶,只讓夥計拿了一碟桃酥過來讓他們嚐嚐。
郵冊是陳怡歆提前整理過的,小小的一本里面好東西不少,最值錢的就是一張猴票四方聯。
從八十年代開始,猴票就是集郵愛好者追逐的珍品,陳怡歆能擁有這張四方聯也是相當大的運氣。
還是早些年她爸爸去商貿部參加大比武的時候,在中心郵局買的。原本是買回來寄信用,後來女兒喜歡集郵,她爸爸就把自己所有的郵票都給了陳怡歆,具體有哪些,值不值錢,陳爸爸根本不清楚。
上輩子這個時候的陳怡歆也不知道,還是讀大學的時候,從新聞上知道郵票拍賣的事情,才明白自己家當年錯過了什麼。
猴票很珍貴,以後的價值也很高,但是對陳怡歆來說,能把它換成錢,解決目前的困境才是最實際的選擇。
而且誰都不知道,她手裡還有王炸。
“這套票還行。”掌櫃的仔細翻看了一下,目光投向猴票四方聯,“單張的一張一百,你這四方聯要貴一點,我給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