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等等,‘情緒’是進化出來的?”
端晴:“是的。情緒不是先天有的,而是一種有效的生存方式。”
“當我們獨居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孤獨,當我們在群體之中的時候,我們感覺到安全。”
“因為能感受到孤獨的人,才會渴望群體,才能生存下來。”
“你仔細想想這句話。”
“而孤獨感沒那麼強的人,習慣了孤獨,所以死掉的也最多!”
“沒有孤獨感的人,都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
“這也是為什麼人會感覺到孤獨的原因。”
“僅僅是因為生存需要罷了。”
“生存,讓我們進化出了孤獨這種情緒,所以,孤獨感越強,說明進化越徹底,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提醒,表示自己應該融入社交群體了。”
“事實上,凡是情緒,都是一種對自己生存狀態的提醒。”
“比如人為什麼會有嫉妒心?為什麼會看見別人發財致富中彩票會眼紅?”
“因為古代的時候,食物少!如果看到別的人打獵成功,那麼最好的生存方式不是自己也去同一塊地方打獵,而是把這個人殺掉,把事物搶了!看到別的男人霸佔了女人,那麼最好的遺傳自己基因的方法,是把那個男的弄死然後霸佔他的女人!”
“這便是嫉妒的來源了。”
“嫉妒,同樣可以提高生存機率。”
“所以活下來的人,有嫉妒心的很多。”
“想象一下吧,那時的人類還沒有語言文字,爸爸媽媽要如何教會孩子學會嫉妒呢?沒有辦法,只有透過情緒這種天生的東西來教會。”
“所以,人天生就懂得嫉妒,就好像松鼠摘了食物之後要藏起來,獵豹捕食之後要換個地方掛在樹上(也是為了風乾防止腐爛)。沒有人留言告訴他們‘財不外露’這個四字真言,能教會他們的,就只有與生俱來的‘嫉妒’情緒。”
“所以,我的結論已經很明顯了。情緒是生物保護自己的方式,而且一定不是人類獨有的!”
“就好像狗總是會和家庭成員在一起,它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行動?因為感受到了孤獨,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回到最開始,人類和動物沒什麼本質區別。”
“所以,動物和人類都應該有情緒,這個結論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那麼,下面的推論就比較有意思了:既然都能有情緒,那麼,是否可以都有智慧呢?”
徐亮:“這一點我從不否認。”
端晴:“是的,其實,既然能推到出情緒,自然也能推到出動物有的智慧,或許智慧的表現方式不同,但那一定也是智慧。”
“所以,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兔子,那些白蟻螞蟻,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或許,他們只是經過了這些海底文明,先不忙確定就是這些巨型螞蟻,經過了海底文明的激發,產生了原本屬於他們的智慧。”
“但是,我的推論卻不止於此,還有更有趣的推論。”
“如果動物有情緒,動物有智慧,那麼……”端晴說道此處的時候,嘴角露出笑容,“為什麼動物不能有科技呢?”
“要知道,情緒——智慧——科技,這三者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人類獨有,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
”情緒和智慧都能有,那麼,科技為什麼不能有?“
徐亮帶著點反駁說道:“有科技?有那種近乎於本能的、遺傳的智慧和有科技之間,可是完全不同的!是兩個概念!”
端晴不為所動,繼續道:“我說的,就是科技!比如……生物科技?為什麼別的動物不能有?”
端晴短時間沒有說話,而徐亮也陷入了思考。
或許,真的有這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