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比利牛斯山脈以及阿爾卑斯山系存留。
非洲。
撒哈拉大沙漠777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成為汪洋大海。
只有中部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東南非的某些高地存留。
亞洲。
作為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擁有最高高原的大洲,亞洲的情況好得多。
被藍色淹沒的包括北方的西伯利亞大平原,東方的我國第一階梯,南方的中南半島(新馬泰等)、東南亞諸國,印度大部,以及西方的阿拉伯半島。
南極洲是儲存最為完整的地方。
由於平均冰層厚度達到2000米,平均海拔達到2500米之高(是的,海拔是要算上覆蓋在大陸上的冰層的,這一點和北極地區不同。北極地區冰層下方真正的大海,南極地區的冰層下方是真正的大陸)。從太空上看去,南極洲那聖潔的白色,在這種情況下十分耀眼。
然而,也僅有南極洲堅挺住了。
整個世界,支離破碎。
透過儀器,黛西統計出了此時的陸地面積……兩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僅僅是正常時期一億四千萬平方公里的六分之一。
或許地球這個名字,可以更名為水球?
國際空間站上,天文學家黛西和希伯來醫生正在檢測觀察儀器。
“這應該就是最終海嘯了吧?”黛西說道,“海嘯的浪高統計出來了嗎?還有,這些海水……要多長時間才能褪下去?哦上帝……希望這些海水走的時候也和它們來的時候一樣快。”
“至少有一公里高!一公里的海浪!至少一公里!”希伯來說道,“甚至有可能達到兩公里!這見鬼儀器出毛病了,我說兩公里是因為我家鄉那裡海拔1600米的一個小山峰也被淹沒了。”
希伯來指著西亞高加索山脈的某處說道。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國際上有一個科學家渡邊偉夫設定的海嘯等級系統……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浪高,級別也只是4級+,這一次……恐怕達到了12級海嘯的程度!”
黛西看問題要更實際一些:“你覺得我們兩個還能活下去嗎?”
“空間站的生活物資還夠維持三個月。”希伯來道,“如果三個月後他們不派太空梭接我們的話……我想他們肯定不會派,我們就只好透過逃生艙下去了。其實我主要擔心的是下去以後怎麼辦……”
“是啊,下面全是水。”
“是啊,下面全是水……”
兩句話一樣,但是語氣卻不一樣。黛西說第一句的時候有些感嘆,希伯來跟著說第二句的時候,卻滿臉恐懼。好像看見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一樣。
“你有沒有看到什麼東西?”他指著變得更加遼闊的太平洋道。
黛西也不說話了。她也看到了。
盪漾。
和剛才一樣的盪漾。卻更加猛烈。
如果大船中的端寒姐妹在這裡的話,一定會告訴他們原因:上一次全球“盪漾”,是因為海底3000米及以上的礦物全部爆發。而這一次盪漾,則是因為水深3000米——最深的11000米的礦物爆炸的能量,終於傳遞到了海面!
距離上的落差,導致了時間差。但是能量卻不會衰減。
並且由於更深層次的海底,沉積物數量更多,礦物源也更多,這一波的能量,比上一層次的還要再大三倍!。
黛西看著整個地球上再次“盪漾”起來的藍色海面……
難道從此以後,地球上真的再無一片陸地嗎?
難道……12級的海嘯,依舊不是這次災難的極限?